命运的鸿沟第一段读后感200字左右怎么写

2024年02月28日 阅读 (68)

十几天前,我从微信读到卢克文的文章《命运的鸿沟》。这篇文章使我产生了巨大的共情。文章直白、朴素、真诚,没有特别的技巧,但是震撼。卢克文通过文字,把自己家族和原生家庭的不堪硬生生的撕开,这是任何一个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做不到的。我做不到。

多年来,每当读到不错的文章,我都会跟儿子一块读,我读一遍,儿子再读一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儿子从阅读中得到一些收获。现在,儿子读高中,住校,一般半个月放回来一次。儿子对读文章这件事,上高中之前还好,但是读高中之后,逐渐有了厌倦的倾向。儿子没有拒绝,已经是对我这做父亲的尊重了。

儿子回来的当晚,我们父子一块读《命运的鸿沟》。第一遍,我读,儿子听。读到文章的共情之处,我差点落下泪来。读到文章中描写了作者爷爷的家庭暴力,儿子只是有一些惊愕。我读完了,儿子再读,很通顺的读完了,没有波澜。儿子说,这故事是编造的吧?真是又臭又长。我告诉儿子,这文章不是编造的,上个世纪70年代乃至80年代初的人,很多会有类似的经历。这篇文章扒开了我的很多刻意回避的近乎忘却的记忆。

我所在的原生家庭,爷爷奶奶生了4个孩子,两男两女。最大的是女儿,行二是我伯伯,行三是我父亲,最小的是小姑。我出生之前,我的爷爷和大姑都已经不在了。爷爷死于疾病,大姑在婚嫁的年龄,投井自杀。至于什么原因,长辈们讳莫如深,我不得而知。

听家族的长辈说,在我出生之前,我家和伯伯家相处还算融洽。我爸妈都是残疾人,伯伯过的比我家好一些,对我家也时有照应。但是,我作为男孩出生之后,这照应就断了。原因,大约是如此吧。我父亲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会说书唱大鼓,还是附近比较有名的算命先生。虽然田里的劳动做不来,但是收入并不少。我只有一个大我8岁的姐姐,而伯伯家已经有两个儿子。按照农村的老传统,我的姐姐成年嫁人后,我父亲的家产,基本就是大伯的儿子来继承了。我的到来,大伯的期望就落空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已经结束了生产队大锅饭,田分到了各家。在麦收等农忙的时候,大伯和大伯家的堂哥从来都没有帮忙过,倒是家族远一些的叔叔伯伯来帮忙。现在想来,人情冷暖,令人唏嘘。

我的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我的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不久,也生病去世,这是1988年秋天的事。父亲去世前,我姐姐已经嫁到了邻村。家族里的长辈的意思,是让我跟着大伯一家生活,但是我没有听从安排,去跟着姐姐一家生活了。好在我喜欢读书,学习还不错。在姐姐家的帮助下读书,再到后来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安定平静的生活。

说一件小事吧。我家的老宅里,有一棵将近20多年的大梧桐树,在父亲和伯伯分家的时候,这棵树还小,没有指定分给谁。后来卖树的时候,就起了纠纷,当时奶奶还在,跟伯伯生活。家族里叔伯们的意见是,卖树的收入一分为三,奶奶、伯伯和我各一份。伯伯就不同意,定要把钱分成5分,伯伯家的两个堂哥也要各分一份。最后,这笔钱如何分配的,我已经不记得了。后来因为念书需要钱,老宅也在1993年的时候卖给朱八八的子孙了。

这些年每到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去村子里看望健在的长辈们。看望我的伯伯和伯母,看望当年对我家多有帮衬的叔叔伯伯。我的伯父也在几年前去世,伯父去医院住院看病,用的是自己的积蓄,出院的时候大堂哥去结算,合作医疗的报销部分就流进了大堂哥兜里。

行文至此,已经感慨良多。这其中有很多的狗血之事,都是我不忍直视的,等我的内心足够强大之后,在详细写出来吧。算是对往昔成长岁月的记录。如果,我不记录下来,在我死后,就真的都烟消云散了。

回到跟儿子读文章的事情吧。儿子听了一遍,又自己读了一遍之后,没有产生共情。我想,这也是正常吧。毕竟,儿子没有经历过。就如同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无法理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诗句一样。其实如果回望历史,就算是歌颂帝王功德的“盛世”“中兴”都是可数的,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视性命如蝼蚁的动乱世道。就算是生于中上家庭的《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后来也是妻离子散的结局。更多中下层的平民百姓如何,就不必说了。你打开二十四史随便一本的电子版,搜索“人相食”,都会搜出来很多条。这简单的三个字背后,是无法言说的底层人的悲歌。

还好,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不错的年代,一个和平的国家。

对儿子,也不好说什么了,也许,经历过更多的生活与现实之后,会懂的吧,会产生共情的吧?

珍惜,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

知识改变命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戏谑。

另,卢克文《命运的鸿沟》的原文,在微信和头条都有,很容易就搜到。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