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为什么只维持了103天命运呢知乎

2024年02月28日 阅读 (64)

历史上的今天:6月11日,我们将目光放回123年前,那是一段看似令奋发有为青年群情激昂,但结局却十分悲戚的日子。这一天,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了“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戊戌变法为什么只维持了103天命运呢知乎(1)

戊戌变法

“明定国是”,是一种具有特定格式的法律文本,即由皇帝颁布的诏书。当时,凡是国家颁布的大政方面的内容,都是用“国是”来表达。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或维新变法,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它是在清政府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还有甲午战争的惨败后,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也是一次思想的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为什么只维持了103天命运呢知乎(2)

内忧外患的晚清局面

出于爱国救亡的目的,这次变法主要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进行。属于一场志在改变清朝落后面貌,倡导学习西方,倡导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并发展农工商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比如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陆军,废除八股文等这些先进思想,都对我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这场变法的开端一帮有为青年和年轻皇帝群情激昂的开始,但真正执行起来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派势力的百般阻挠,最后不得不赔上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的性命,而这场变法历时也只有103天便匆匆宣告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只维持了103天命运呢知乎(3)

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

在戊戌变法期间,当光绪皇的一系列诏令实行没多久,清政府中守旧派不能容忍变法触动了各自的利益,变法刚一出炉,就遭到守旧派势力的各种反扑。

在变法推动还不到一周时间的6月16日,慈禧太后就迫使光绪皇帝连下三谕,将朝廷的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予以控制,并为发动政变做准备。

期间,那些守旧派大臣纷纷上书慈禧太后杀掉主张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而且奕劻以及李莲英也跪请慈禧太后进行“垂帘听政”,以此牵制皇帝的“任性而为”,更有甚者,当时的御史杨崇伊曾多次到天津与慈禧太后亲信荣禄密谋如何废掉光绪皇帝,令立新君的事。

戊戌变法为什么只维持了103天命运呢知乎(4)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对各守旧派的重重阻碍,可想而知,光绪皇帝也感到深刻压力。从变法仅执行了一个多月后的1898年7月30日,光绪皇帝写给杨锐的密诏:

足以看出,此时的光绪皇帝,在得知自己因维护变法而帝位不保时,内心的焦急、惊恐和无助。

这场以“天子诏令”推行的变法为何会失败?在众人看来,天子乃一国之君,不是掌握着国家的军队吗?为何变法仅仅实行了103天就宣告失败,甚至与皇帝都遭到囚禁呢?

戊戌变法为什么只维持了103天命运呢知乎(5)

光绪皇帝与康有为

其实,晚清时代,光绪皇帝的手中并无实权,那时候一切朝政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而且就算天子可以调动军队维护变法,然而,在晚清政府此前对外和西方列强所经历的一系列战争,以及对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后,在那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晚清的军事力量本就衰弱,同时真正能够死忠于皇帝本人,任其随意调遣的军队,可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

当时,大清的军事力量,保留下来的25万为八旗兵,46万为绿营兵,30万为边防军,但这些都属于守旧派武装,对新式思想概念意识形态的“戊戌变法”显然是不会配合支持的。虽然当时皇帝也依照“西法”编练了新建陆军有大约7000人,可这批对军的统帅为袁世凯,而袁世凯的态度,又是在亲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摇摆的,也就是谁都不得罪,最后谁的势力强就倒向谁那边的这种。因此,在加入推行变法的“强学会”的同时,袁世凯的真实态度实际是倒向慈禧最为宠信的军事统帅荣禄一边的。

于是,这场变法从一开始便铸就了一场悲剧的开端。维新派人士将变法成功的一切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自然是可想而知。

首先,变法由光绪主持,显然,年轻经验不够而又手中实权不够的皇帝,不可能对自己的统治旧制来个彻头彻尾的维新;

其次,维新派人士在变法执行的过程中更是操之过急,也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直接导致矛盾被迅速激化;

再者,在封建社会为主导的大环境下,想借助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直接触动封建守旧派的利益,皇帝做起来很难,守旧派更加不会答应。因为它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整个满清朝廷的大小官员,以及慈禧太后本人,自然从清政府内部的朝廷而言,支持者几乎寥寥无几。

于是变法最后成为一纸空文在所难免。

对于这场变法的失败,直至今天,谭嗣同在菜市口就义前悲怆喊出的那声:

戊戌变法为什么只维持了103天命运呢知乎(6)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至今令人依稀铭记不尽悲怆。然而,当时的场景,在北京城内,却传来的甚至是一片欢呼声。可见大清国当时的愚民政策之弊,以及那时候的人们意识形态的麻木到了何种程度。

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上,我们的前人走过不少尝试性,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而铺就的道路,其中,戊戌变法便是一次很重要的代表。虽然,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了,但它在意识形态对此前麻木的人们的唤醒作用还是不容小觑,比如使得清政府认识到自己的落后推动自我革新,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改良的方式向革命的方向转变,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回味往事,不忘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日子,站起来的国人更当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环境,奋发有为,自强不息。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