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儒家命运观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2024年02月28日 阅读 (60)
  1. 命运是什么?如何看待命运?不光是21世纪的我们关心,古圣先贤们很早就就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儒家,道家,墨家的命运观!
  2. 先说儒家几位代表人物的观点。
  3. 孔子对待命运的态度首先是坦然承认的。他承认天命的存在,进而得出人应该“知天命”的结论,甚至提出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的观点。孔子将“知命”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之一,足见他对命运问题的看重。在“知天命”之后,孔子对待“命”的另一个态度是“畏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的“畏”不是简单的恐惧、畏惧,它指的是德才兼备的君子对于天命会油然而生的一种心悦诚服的敬畏,是对生命的敬畏和“自有不能已者”理智命运是人无法挣脱、无法回避的存在,在很多情况下,命运与人的行为是两分的。命运的存在使人的成败不仅仅由自身的努力决定,还会受到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即便是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性的道德实践过程也可能会受到“命”带来的诸如诱惑、时机等偶然或必然条件的影响。但是如果将一切归由为“命”、听任命运的摆布而完全无所作为就会陷入宿命论的深渊。所以,孔子始终坚信,人还是要“畏天命而晓检讨”,才能在人生当中无时无刻不保持谨言慎行的高度自律和道德追求,无论最终会获得的结果如何都要积极寻求生命的意义,坚持应有的信仰,这才是一个人挺立于天地之间区别于飞禽走兽的最根本标准。孔子的命运观是豁达的,积极的。
下列关于儒家命运观说法正确的是什么(1)
下列关于儒家命运观说法正确的是什么(2)
  1. 儒家的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命运观思想,但更为积极进取。孟子对命运有个明确的定义:“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不做而达到了某种目的,这是天意,没有招自己来了,这就是命运。孟子认为,人存在世界上,有人爵,这是看你的血缘关系和运气的好坏,你祖上是贵族,你可能就是贵族,你作了高官显贵,但是这种爵位有可能一夜之间就被剥夺了,而天爵是靠人的自身的道德修炼而来的,什么人也夺不走。孟子相信有天命的存在,但孟子命运观的积极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安身立命的观点。他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认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没有关系,做最好的自己,来等待命运的判决。孟子还提出正命和非正命的理论。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非正命也”。正命就是顺着大道而行,这样的死是正命,而明知道违法犯罪还是要去做,最终而死,是非正命。孟子认为命运和个人的努力有关,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主张,人在命运面前不应该消极退缩,而是要积极有为努力求索,所以说,命运的主体在于个人的努力。
  2. 先秦最后一个儒家大师荀子,是先秦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荀子身上有唯物主义精神,在他认为天命是可以利用的,人在自然面前不应该碌碌无为,二是应该战胜自然,战胜命运,用荀子的说法就是“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在中国哲学中第一个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人要制服天命,做命运的主宰。 这是儒家命运观中最为积极、进取有为的命运观。
  3. 道家的命运观:道家认为人是自然中的一个渺小的个体,人要顺应自然,要无为,然后才能无不为。所有违背自然规律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在命运观上,道家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一做就错。 因此,道家最常说的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命运观,虽然消极,但在中国文化中,很好地滋润了失意中国文人的心灵。中国文人喜欢在得意时端居庙堂之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而在失意之时,退隐五湖烟柳之中,渔樵耕读度过余生。所以说,儒家的进取和道家的内收,是中国文化永恒的背景。
下列关于儒家命运观说法正确的是什么(3)
下列关于儒家命运观说法正确的是什么(4)
  1. 墨家的命运观。墨家认为,人活着就要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要是人们都相信命运的话,反正我是要成功的,反正我也是干不好了,那干脆就躺着睡觉,消极地等待命运了,这就是让人懒惰,而懒惰的人是国家的贼,是国家的祸害。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墨家是崇尚个人之力的学派,墨家更加强调个人在命运之前的努力。认为只有努力才能有所作为所谓有为才有位。墨子说,对于个人来说,“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贵,不强必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通过奋发有为来提升自己,强大自己实现自己。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