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倡导的一项全球发展治理新战略新举措,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是通过共同挑战、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把世界各国团结在一起,是国与国之间以共同利益为最大公约数化解矛盾、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层面,强调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我国不仅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与蓝图,而且着手推进“人类文明”建设,倡导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紧密结合当代文化心理学研究成果
厘清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文化心理基础,需要紧密结合当代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文化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文化主体对内具有文化自信,对外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交流和谐共存,其成果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建设路径。
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心理学界不仅爆发了两次“认知革命”,同时也出现了一场“文化心理革命”。文化已不仅是心理学研究一个外在的自变量,而且成为内在地融入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元素。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且处在不断创新、发展和变化之中。在现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文化心理学为认识及解决人类社会问题贡献了许多智慧。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生物个体;二是个体心理;三是社会群体行为。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知识框架正是建立在“生物—心理—文化—实践”这四个维度之上的,文化心理学新理论、新视域、新方法的持续更新,也为深入研究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
推动实现文化心理共同体融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消解当前国际关系现实造成的冲突困境,除了要重视物质、科技层面的利益共同体建设外,还需在精神、心理层面建立全球认同、促进情感交融、形成价值共识,以文化心理共同体融合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和价值认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需要以文化心理共同体融合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当前文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全球共同体首先是文化共同体,文化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概念。人类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虽多,却又能融合为一体。这说明,人类文化具有其全球性、共同性的内核,能够在差异中达成融合,在矛盾、冲突中实现逐步的适应。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并不意味着哪一种文化模式的胜利,而是不同地域文化对全球化社会的适应。美国学者布鲁纳晚年曾将文化比作戏剧,认为需要研究“文化境脉与共同体图景”问题。文化心理学最应当关注的是“人类心理和民族心理学”,以便为“共同意识”做准备。文化作为意义系统,构成了一个文化社群所需要的某种共识,即关于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或怎样评价事物的共同信仰。这体现了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构成了文化内部的理解程序。人们不仅需要理解自身及生活,为了达成共识、实现文明,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理解程序对现实作各种深度解释说明。加强文化心理学与全球化问题的深度交融,对于积极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心理机制,探索文化心理学研究范式多样化的统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需要着力推进文化交流互鉴以构建文化价值差异共同体。文化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不同文化在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都是主体性存在,不同文化主体休戚与共、交流互鉴、包容融通的方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图景。探讨文化的丰富现象,最初看到的可能是差异和不同。犹如站在山脚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各有各的风景。而我们一旦登上顶峰,便会看到相似的、共同的景致。多样性的文化沟通交流能够促使个体理解差异、理解自我,在正确的评价中视不同文化为优势互补的智力资源,进而有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不同元素适时恰当地共现与组合不仅能够打破和拓宽人们对异文化固有的概念边界、认知方式和情感趋向,而且有助于个体重新观察、定义和评价“自我”群体与“他者”群体之间的异同,冲破个体固有的外群体认同障碍与壁垒,不断扩充自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自我—群体—全人类”在文化各维度进行交叉表征与共性归类,构建出新的、更上位的共同群体身份来模糊、削弱甚至融合原有的群体心理边界,进而提升其跨群体认同的弹性、流动性与可渗透性,为促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人类身份认同搭建支持性的社会心理场域。
最后,需要寻找“综合的解决方法”以应对文化冲突与合作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摈弃文化冲突、加强交流互鉴。文化心理学研究需要回应时代紧迫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为解决各国文化差异、文化交往冲突提供科学的策略,助推文化心理领域出现更具生命力的理论范式和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合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其不仅是利益考量下的互利共赢,更突出体现了对多元价值观的理解和包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之间固然存在着很多分歧,但同时也蕴含着某种潜在的建设性发展良机。正如有学者所言,“对现实主义的多元论来说,冲突具有潜在的建设性意义,这些冲突通过共同分享的价值观而得到解决”。文化冲突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与其他人在认知、情感上出现不相容便会产生冲突。因此,冲突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关于冲突解决的技术策略问题,一些文化心理学家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寻找综合的解决方法,即“互动式的解决问题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张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合作性问题解决以及单边性的主动行动等技术手段,寻求符合冲突双方需要的结果。可见,合作与对话才是通向和平与幸福的可靠桥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性社会文化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