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朝,从一登场就命运多舛,先是建朝时就没能统一全国,后是西北的游牧邻居不断崛起,连都城都被攻破数次,宋这个文臣基因的朝代虽造就了繁荣的文化、商业文明,然而在军事和外交上却倒霉得不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有这么一位皇帝非常不服,他试图让宋朝再临盛世。他,就是宋孝宗。
自1127年靖康之耻开始,宋朝衰运不断,朝廷在逃跑的高宗带领下,南渡到应天建都。此时国外是金兵入侵,国内有吏治腐败,可以说南宋建国初期就非常糟糕。虽说有非常能打的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但耐不住朝廷求和心切。高宗一边忙着签“绍兴和议”,一边忙着收拾残局,毕竟眼看国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压不住了。
不过金国没有这么好说话,和议才过20年金兵又大举南侵,这源于刚即位的完颜亮非常想完成灭宋大业,可惜他耗尽国力后挂在半路上了。不过这个突发事件倒是使高宗丢尽脸面,因为他说好要亲征抗金的,结果是做做样子,连南逃的船都准备好了。有退休之意的高宗不得不开始物色一下禅位人选,他干占着皇位就是骑虎难下。
高宗从太祖的后代里左挑右选,相中了赵昚,这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自小在宫中长大,素质教育非常好,并且有好老师史浩带着,在金兵南侵的时候也表现得非常出头。高宗对民心察言观色,觉得赵昚非常有望实现自己的遗愿,就以“倦勤”为由将朝政禅让给赵昚,自己移居德寿宫当太上皇养老,烂摊子给下一任收拾。
这时候的南宋除了对金和战不定,同时还有边境不安和国弱民贫的问题。孝宗接盘后倒是一点都不虚,他即位立马着手内政改革,次年就再次发动隆兴北伐,王夫之说他是“怨不可旦夕忘”收复中原一事,虽然北伐结果很打脸,然而不否定孝宗的作为之高,孝宗随后转向做的经济恢复工作也是非常出色。
孝宗刚坐到皇位上,身边还是有高宗钳制,秦桧干政。他首先是让秦桧势力集体回家,然后不顾高宗反对重新起用老臣张浚,下诏正式给岳飞平冤,在舆论上拨乱反正。与此同时,孝宗想用外交手段收回河南地,因为这时候金国世宗刚即位不久,政权并不稳固。这次谈判失败后,两者都以战争相胁,结果就真的兵戎相见,最终南宋在隆兴元年发起北伐。
北伐伊始,宋军是初战告捷,拿下宿州和灵璧。但金国很快在河南调集重兵,而宋军前线不幸出现主将不和的矛盾,这致使主力遭遇了“符离之溃”,宋军差点全线崩盘,最后勉强在淮河一线站住阵脚。
这个突发事件同时使得孝宗的雄心大受打击,在主和派一阵闹腾后,孝宗勉强跟金国谈下“隆兴和议”,宋金暂时安定下来。
此时的南宋问题多多,北伐不仅没打赢,还打出了赤字,还把社会矛盾闹大了,而主战派人士凋零得过于厉害,能打的人都用光了,孝宗不得不暂时把重心发到经济发展和内政改革上面。不过孝宗还是不忘恢复中原,他看中了指挥“采石之战”的虞允文,让他代替去世的吴磷任四川宣抚使,没过几年就召允文入朝为相。
▲宋孝宗
孝宗看到了当务之急的兵财问题,他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裁员减俸把“冗官”问题搞定,复置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并把台鉴系统的授任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在朝政方面倡导大臣文武兼备,自己还亲力亲为学习骑射。同时,孝宗在经济上用社仓法取代以往的赈灾方式,轻徭薄赋,放宽盐铁专卖,发行交子,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
孝宗时期也是南宋知识分子最活跃的时代,朱熹就是在这时候建立起理学体系,同时也产生了南宋各大学派,陆游、辛弃疾等诗坛明星皆活跃于此时。不过孝宗依旧志在北伐,经济财力锵锵上来后随即转向备战。为此,孝宗先是重建江淮弩军,后将定海水军直属御前,并且对枢密院和总领所作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将对金作战的后勤工作都准备好。
孝宗非常看好统领蜀地的虞允文,准备好要先从四川出师北伐,自己亲率淮南一路,力图两线作战伐金。备战前期孝宗还三次大规模阅兵,以鼓励士气、振奋民心,以一鼓作气北伐收复失地。然而淳熙元年,孝宗等来的是虞允文积劳去世的消息。允文这一走孝宗心都凉透了,北伐锐气顿失,他深知洗雪国耻无望,把精力都用在内政上了。
淳熙后期,孝宗几乎是把希望寄托到后继者身上,自己专心搞好财政和经济,颁布一些兴修水利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同时也把农业生产力发展上去,并擢用一批力主恢复的理学士大夫入政,好好叮嘱儿子“恢复中原”。孝宗一朝以来,社会民生富庶,文化昌盛政治繁荣,史称这番升平景象为“乾淳之治”。
孝宗即位后,不堪绍兴和议的苟安时局,锐意立志北伐,谋求国家一统之机。然而南宋积弊已久,它整套体制几乎照搬北宋,“重文抑武”的风气非一朝所能改覆。孝宗也没有选好继位之君,导致下一任的光宗几乎把“乾淳之治”的成果挥霍一空,南宋的国势随即江河日下。
奈何孝宗一朝,南宋遇上的敌手是开创“大定之治”的金世宗,孝宗尽力而为不过是振兴国力,内还有高宗干政,自己临朝27年有25年都被索缚手脚,孝宗之朝适逢“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孝宗之后即位的光宗和宁宗,两人连守成都难以为继,更何谈恢复一事,南宋短暂回升的国运在孝宗一朝之后戛然而止。
宋孝宗可谓是“中兴之主”,然而“乾淳之治”功败垂成,自此以后,南宋再难振作。
参考材料:
《宋史》
《细说宋朝》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