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儒家道家墨家的主张的关系

2024年02月28日 阅读 (60)

说到底,人的一生就是抵抗一种不确定的过程。人们的喜怒哀乐,其实都与不确定有关。你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所以会害怕死亡,要是上天能明示,你将在某一个确定的时间走向死亡,你也许不会害怕,而是像参加某种庄严的仪式一样淡然甚至充满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如果有一种力量告诉你,你必定成功或失败,那人生将会简单许多,你就毫无必要为之感到快乐或悲伤,因为一切都已经注定,所有的努力与挣扎都于事无补,不如顺着这不确定流向的河流,如不系之舟随风飘荡。

人类畏惧的这种不确定性,是独立于自我意志之外的某种必然,就是命运。因为命运的不可支配性,让人类产生了敬畏。孔子就说人生应该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把对天命的敬畏放在人生的第一位。

对命运的不同看法和迎接命运的不同做法,其实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哲学,也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路径。整体上而言,中国文化是积极进取的入世文化,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哲学。中国文化历来强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键是人要先谋事,躺在床上混吃等死,连上天都不会高兴。反映在对待命运上,儒家强调要正确认识命运,既承认命运对人的支配作用,又强调人不能做命运的奴隶,匍匐在命运脚下而无所作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儒家道家墨家的主张的关系(1)

儒家提倡“尽人事待天命”,不去管最终命运如何,先尽力而为,在所有努力都穷尽之后,将结局交给天命,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进取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至暗时刻,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春光。承认命运,但不盲从命运,行不行先干了再说的精神,是中国文化命运观的底色。

儒家和墨家是积极进取的学派,他们思想的核心就是迎着命运向前冲,用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就像王安石所说的,“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

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命运观,却与儒家墨家完全相反。庄子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人活在世界上,无论“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谁也别想抵抗命运。既然外部世界无法抵抗,那就向内心探求,在命运的羽翼下过一种与世无争安之若命的生活,庄子把这种生活叫“逍遥”。

孔子:知命才是真君子。孔子对天命的认识有点矛盾,他首先相信有命运的存在。一方面,认人能支配的是自己的学问和道德,所以一直强调学习与立德。另一方面,认为人的生死寿夭,富贵贫贱是由天命决定的。孔子的弟子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是孔子命运观的体现。在孔子看来,命运是一种人力无法抗争的必然,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在某种必然中,掀起朵朵浪花,让生命有些快乐,有些意想不到偶然的美丽。

孔子说,“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冥冥中有命运的安排。但如果孔子一味迷信命运,他就不是孔子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固然命运无法改变,但人可以从主观努力上下手,做一些应该做的事,至于成功与失败不必在意,交给命运好了。孔子说他“五十知天命”,认识天命,就能把握必然性,让人变得心安理得。

对孔子来说,人生必先尽人事,而后才有资格谈命运。唯有努力才是真君子,所有放弃努力而借口都是命运安排的人,都是小人,所以,“尽人事知天命”的精神也成为儒家对命运的基本态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儒家道家墨家的主张的关系(2)

孟子:修身俟命与安身立命。孟子对命运的理解比孔子要深刻,且比孔子更加积极进取。孟子承认有命运的存在,并认为,人生有正命和非正命两种命运。人在命运面前,应该积极挺立起自我,走心安理得的“正命”之路,而不是走违法犯罪不得好死的“非正命”之路。孟子给命运下了一个定义,“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人力所未能达到而竟然达到了某种结果,就是命运的作用,它完全出自天意,无需人力所为,更无法为人类所为。但孟子又给人的努力划定了范围,这也让人在命运面前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孟子认为,人能否得到富贵利禄属于天命,天命求未必能得到;人的道德是性,道德是努力就能够得到的。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所以孟子对待天命的方法,更多的是从主观出发挺立起人的道德价值,这叫做“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人如何正确对待命运?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理,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就是说在命运面前,做最好的自己,修身立德等待命运的裁决。

荀子:扼住命运的咽喉,“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反对孔子和孟子的命运观,孔子和孟子认为命运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必然,但荀子认为命运就是一种偶然。人不必畏惧命运,更不必臣服于命运。他说“节遇之谓命”,命运就是一种偶然性,人是可以战胜命运的,这叫做“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要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让命运为人生服务。

墨子:相信命运就是为自己偷懒找借口。墨子从儒家逃出来成立类似黑帮的爱心天团,主张兼爱和非攻。别看他们一个个长得跟黑社会似的,但墨家学派爱心满满,主张爱天下所有的人。墨家崇尚人的力量,而不相信命运的存在,认为人类可以战胜一切。要是哪个诸侯国攻击别的国家挑起战争,破坏墨家的非攻的法则,墨子就带着一帮雄赳赳气昂昂的弟子去揍谁。所以墨家更加相信人的力量,而不相信命运,认为相信命运就是给偷懒找借口,总之,在墨家的字典里只有力没有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儒家道家墨家的主张的关系(3)

庄子:安之若命是最高道德。与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积极进取的哲学家相比,庄子认为命运支配一切,无法抵抗无需抵抗,抵抗命运的人都是傻子。他说“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还编了一个故事,我估计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子桑子对自己穷困潦倒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给自己找了一个绝佳的理由,他说,“吾思乎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自己的贫困潦倒,都是命中注定。既然一切都无法改变,所以抵抗命运是完全徒劳的。人生就在于如何去掉忧心忡忡、去掉阴谋诡计、去掉无谓抵抗的过程,一切遵从自然法则,遵从命运安排,这叫做“乐天知命”。庄子认为,对待命运的真正态度在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把安之若命顺应命运,当成人类的最高法则。既然人力无法改变,为什么不安之若素保持内心的宁静呢,所以“安之若命”是达到心灵绝对自由“逍遥”之境的唯一法门。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