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