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传》播出的时候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朱祁镇朱祁钰戴的腰带像个呼啦圈?难不成京剧里的人物腰间戴的"呼啦圈"在历史上却有其物?还有些人在看明代绘画时,也会有同样的疑问。
其实,在明代历史上,文官和皇帝的腰带确实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呼啦圈"状的——它的主要作用不在于系衣服,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品、装饰物,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明朝的皮带,形似呼啦圈,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文官的腰带,一般被称为"革带",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这里统一称为"腰带"。
明朝的腰带和其他朝代都有点区别——其他朝代的腰带,主要作用是束腰,系把腰间的衣服给扎起来,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当代人系皮带。
而明朝的腰带,一般都是"束而不系",也就是说,只是把腰间的衣服围起来,但是却不扎紧。我们从许多明代文官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出其腰带的这一特色:
明朝文官画像,注意腰间的革带
不仅仅是文官,包括明代的皇帝,其实也使用这种类似于呼啦圈的大腰带。这种腰带明显比腰更宽,一般官员会双手将腰带提起,将腰带正面置于腹上。
我们从《徐显卿宦迹图》里就可以看到,不仅是文武百官和皇帝身边的宦官,包括明神宗本人,腰间的玉带也是这种束带。
万历皇帝腰上戴的腰带也很宽大
那明朝的腰带为什么和其他朝代有所区别呢?因为明朝腰带上的装饰品实在太多了。原因很复杂,不过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腰带之所以会这么设计,与明代文官的腰带制度有关。
根据史书记载,明代革带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
三台、圆桃、排方、铊尾(鱼尾)。
明朝革带组成部分
这些东西从制度上规定得非常死。比如"三台",就必须是三个部分组成;"圆桃"一共有四个,一个野不能缺;排方的长度和数量,也都是按照明代的衣冠制度来确定的,不会因为某人的腰粗腰细就随意改变大小和数量。
文官的品级不同,腰带的装饰品(比如有玉制腰带、金制腰带,还有象牙等制成的腰带)不同,但它的组成部分是一样的。
文物还原的明代革带
所以,不管怎么说,当把这些东西都拼凑在一起,用皮革或其他材料做成腰带时,就明显要比腰更大。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明代的皇帝和文武大臣们都在腰间挂着一个"呼啦圈"。
《徐显卿宦迹图》中出现的腰带都是一个“呼啦圈”
所以,从明代文官腰带的部件上来看,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东西,完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嘛,一点实用性也没有。
确实大多数没多大实用性。
清初文人叶梦得就曾经记载过明代的腰带:
腰带用革为质,外裹青绫,上缀犀玉、花青、金银不等,正面方片一两,傍有小辅二条,左右又各列三圆片,此带之前面也。向后各有插尾,见于袖后,后面连缀七方片以足之,带宽而圆,束不著腰,圆领两胁,各有细钮贯带于巾而悬之,取其严重整饬而已。
明代文官画像
叶梦得就说这种腰带"带宽而圆,束不著腰",而且上面裹了"犀玉、花青、金银"等值钱的装饰品。从中咱们就能看出,其中的奢华程度、象征意义,其实是远高于实用性的。
而在明朝之前的朝代,腰带的主要作用是束腰。
比如秦始皇陵中兵马俑的腰带,和现代人的腰带没有本质区别,它的作用就是束腰:
兵马俑戴的皮带与现代人的皮带几乎无异
唐宋时期的腰带,比较流行的款式叫做"蹀躞"。"蹀躞"现在认为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后来被隋唐时期的汉人使用,一时间蔚为大观,风靡全国。
蹀躞一来束腰很方便,二来也适合在腰上挂东西(少数民族习惯在腰上挂东西)。
在唐代名画《明皇幸蜀图》中,人们腰间戴的就是蹀躞。在《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里,蹀躞几乎出现在任何场景。
蹀躞
那明朝有实用一点的腰带吗?也有,这种腰带叫做"大带"。
这种系在革带里边并且两侧拖到腿边的布带,就被称为"大带"。这种腰带是要实用一些的。
明代文官的进贤冠服,腰间两条长带为“大带”
当然了,我这里说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文官的腰带是如此。也有部分场合,或者在搭配上图的这种进贤冠服时,文官们的腰带是会窄一点点的,样式上有的也会稍有区别。
如果你是韩剧迷,你就会发现在韩剧之中,不论是朝鲜国王,还是世子,亦或是文官们,他们的腰间戴的腰带,实际上就是刚才我所讲的"束带"。
韩国古装剧中的革带还原度很高
而我们中国拍的明代古装剧,除了《明妃传》之外,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束而不系"的革带。
《明妃传》中首次出现了“呼啦圈”
更多出现的是《大明风华》中的这种腰带。
大多数时候中国古装剧用的都是这种腰带
这就导致很多人在第一次见到《明妃传》中"束而不系"的腰带时,都觉得很陌生。
所以有人说:哈哈哈哈,这种腰带怎么这么奇怪?还有人说:不对吧,这种腰带是不是抄袭韩剧里面的?也有人说:导演是不是搞错了,这种腰带我从来就没见过!
因此,很多时候,电视剧如果把这种"细枝末节"的东西搞对了,或者稍微体现一下,这对提升老百姓的传统文化修养是有帮助的。
很多人不懂历史与文化,他们没见过这种东西,要么就说你要错了,要么就说你抄的。
明代文官画像
这不能完全怪他们,中国古装剧长期对此"漠视",导致大多数人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甚至在历史书上,他们也很难接触到这些知识。
所以,除了教育,显然导演们也要对此负一部分责任的(但说实话,导演们又何尝懂呢?)不管怎么说,在未来,希望更多的古装剧可以还原传统服饰。长此以往,人们耳濡目染,就学会了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