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改变了原有的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西汉时,有两个主张残酷使用刑罚的大臣,一个叫张汤,一个叫杜周。他们各有一个儿子,虽然也当大臣,却能宽厚待人,名声很好,与他们父亲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
张汤年少时就爱读刑罚方面的书,后来经人推荐,担任侍御史。在承办汉皇室的一个案件中,他横追竖逼,最后株连处死三百多人。汉武帝认为他精明能干,命他和另一位大臣一起制定法律条令。
后来,张汤在审理淮南王等谋反案时,又牵连了许多人。汉武帝本想开脱被牵连的两名大臣,但张汤说不杀日后不好办案,还是把他们处死。
张汤还建议武帝铸造白金和五株(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钱,并且支持盐铁官营的政策。这虽然有利于增加国库收入,但由于他所制定的《告缗令》非常严酷,许多人深受其害。
不过,张扬自己也没有好下场。他因与下属谋杀了他的一个仇人,后来事情败露,武帝命他自杀。
张汤严酷使用刑罚,但他的儿子张安世却为人忠厚,主张谨慎用刑,因此不仅得到武帝重用,而且得到昭帝、宣帝的重用,历任高官,子孙直到东汉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杜周本是张汤下属,他在奉命惩办逃亡边卒的时候,枉杀了许多人。后来他升任廷尉,仿效张汤的办案方法,株连处死了不少人。杜周办案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见风使舵,皇帝要惩办的就罗织罪名,横加陷害;皇帝不想惩办的就为他喊冤叫屈,赶快释放。杜周在任廷尉期间,每年办案一千多个,一件大案往往逮捕的人犯达数百名之多。与张汤不同的是,他总算保住了自己的脑袋而去世。
杜周的儿子杜延年,和张汤的儿子张安世一样,为人非常宽厚,与父亲完全不同,子孙传到唐朝名声仍然很好。
宋代的学者王楙在一部著作中指出:就拿杜周来说吧,他与张汤一样,以酷恶著名,能保住脑袋而去世,这也算是幸运了。他们的子孙由于像乐器一样换弦,车子一样改道,宽厚待人,才掩盖了他们父亲的罪愆。▓
每天阅读、抄书、打卡第6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