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一)释字
頄
qiú或读kuí,《玉篇》:“頄,面颧也。”本义:颧骨。相学上颧骨主权势。
(二)释象
《夬卦》会变为《大有卦》,然后再变为《履卦》。《夬卦》变为《大有卦》后,九三在离体之下,“离为目”,目下之刚象颧骨,故曰“頄”。颧者,权也。相学上说颧骨关乎一个人的权势,颧骨高代表有较强的权势欲,带有指挥控制别人的欲望。古语有“女人颧骨高,杀夫不用刀”。“壮于頄”就是指颧骨高,说明九三有较强的权势欲,在今后的发展中,志在追求权势。果不其然,在《大有卦》再变为《履卦》时,其它阳爻皆不动,唯九三独行于五位,故曰“君子夬夬独行”。五位是多功之位,代表权势。《系辞传》曰:“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三位多凶,故九三“有凶”。
由于《大有》、《履》都是由《夬卦》变化而来,而《夬卦》是消息卦,根据消息卦特点,《夬卦》及其所变之卦的上面,被消去的是若干阴爻。所以《大有卦》上面刚被消去的阴爻和上九,六五组成坎体,“坎为水”,引申为“雨”。当《大有卦》变《履卦》时,《大有》九三上行于五位而进入坎体,故曰“遇雨”。“遇雨”的含义就是要经历风风雨雨的磨练,不会是一帆风顺。路上遇雨淋湿了衣服,肯定感到不舒服,心情也不太好,故曰“遇雨若濡,有愠”。《履卦》九五爻辞曰:“夬履,贞厉”。这一语道破天机,证明这一爻一定会有磨难。而且一个“夬”字,足以证明《履卦》与《夬卦》的密切关系,因为《履卦》九五原是《夬卦》乾乾上进、追求权位的九三。《夬卦》九三“夬夬独行”,到了《履卦》中便是“夬履”。
九三“夬夬独行”,追求权势,这符合当时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规律,故曰“无咎”。母系氏族的解体过程,也就是父权制的形成过程。母系氏族公社是建立在公有和平等的基础上,而父权制社会则体现私有和特权。“父”字,甲骨文字形为“_”。《说文》解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则所谓“矩”,当是在一家之中其具有作为准则、法度的统治地位;而“率教”的实际含义,又当是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力。因此,在他手中所举之杖,正是标志着由他掌握着的巨大权威。这种“举杖”,“率教”而作为一家之“矩”的“父”,正是恩格斯所指的“用以表示一种新的社会机体”的首长,他“支配着妻子、子女和一定数量的奴隶,并且对他们握有生杀之权。”《夬卦》九三最终成为《履卦》九五,象征父权制的确立,《夬卦》九三“夬夬独行”,反映了父权制的形成过程,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象传》释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三)义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渐加速,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渐增多。恩格斯说:“这些财富,一旦转归各个家庭私有并且迅速增加起来,就给了以对偶婚和母权制氏族为基础的社会一个有力的打击。”于是,以女子为中心的对偶家庭逐渐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十分自然的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这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激进的革命之一。”(恩格斯语)
举例
禹帝
禹帝最大的功绩在于以疏导为主的办法,平治了水土。《易经夬卦》所谓“君子夬夬”,真实反映了大禹“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①的治水过程。孔子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②韩非子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③相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禹亲自领导群众平治水土,发展生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博得众多部落首领的拥护,所以他能比较顺利地取得最高统治地位,被拥戴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的最高君长,确立了其王权。
《夬卦》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的爻辞,用在大禹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没有大禹的“夬夬独行”,就不会有“维禹之绩”,④也就不会有“禹合诸侯于塗山,执玉帛者万国”的盛会,也就不会有夏王朝的建立。
注:
①《国语·周语下》
②《论语·泰伯》
③《韩非子·五蠹》
④《诗经:大雅·韩奕·文王有声》。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