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较泰州哪里有算命很准的地方

2024年02月28日 阅读 (58)

泰州城隍庙又称泰州邑庙,据传建于唐代,北宋与明代数次重修。现存建筑山门五间外快,审事厅五间,大殿十间,二十四司三十间和地方庙、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二十二间。南北总长124.47米,大殿和二十四司总宽42.5米,建筑面积2138.2平方米。其中山门殿、审事厅、二十四司为明代建筑,大殿为清初建筑。是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赞其为“国内城市中殊不多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进山门殿,设有三个方形的山门,山门殿内东西侧各塑一尊马神像,遥对山门,街南立有旗杆和影壁墙。第二进四值功曹殿,殿内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功曹殿前左右各有厢房五间,分别为赞化厅、班房、土地祠等。第三进审事厅,厅内置紫檀木公案,厅前甬道上砌有一座砖牌坊,甬道两侧各建有一排约七八间的执事用房。第四进正殿,天井曾建有一座戏楼,与正殿相对;两边各有厢房十五间,为城隍爷下属的为二十四司。正殿为庙内主殿,殿中供奉泰州城隍爷“海陵中佑侯”神像,金脸,五绺胡须,神态儒雅。腰系玉带,脚蹬乌靴,头戴钩金彩冠,身着绣花红袍。城隍爷坐像前,置有一张条形大经桌,上设香炉、烛台,殿内东西两边塑有文、武判官像,东南角置鼓,殿前廊外月台正中,置放着一座大铜鼎。清代吴熙载在咸丰四年(一八五四)书写《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碑文。泰州城隍庙内,有二十四司的木雕彩绘,形态各异相当有趣。二十四司具体是:命禄司、宣发司、布政司、保防司、阴阳司、注福司、户部司、山神司、财政司、彰善司、福德司、礼法司、吏部司、库官司、过察司、报应司、采访司、罚恶司、刑部司、启达司、长寿司、掌法司、圆籍司和人丁司。

解放前,泰州境内有过一首与城隍庙有关的绕口令:“城隍庙后门口有个鬼,还有一只龟。鬼儿挑了一担水,龟儿泼掉鬼的水,鬼儿拽住龟的尾,龟儿赔了鬼的水,鬼儿松了龟的尾。”随着商贸经济的兴起. 普通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城隍庙也逐渐由祭祀神鬼的庙宇.朝着节日娱乐场所和小商品集贸市场的方向转轨。那时候.每逢年年的春节,灯节、元宵、清明,五月十六。五月十八. 七月半。十月朝布关鬼神的节日.这里总是香火旺盛,热闹非常。那时.城邑周边 四乡八镇.各色人等。潮涌云集.纷纷来到城隍庙烧香,许愿。凑热闹,不少来自山东、安徽的游方艺人 他们周围圈地地在庙内外耍枪弄拳,玩猴逗狗。行商销货,演艺卖唱。那些来自四川重庆、成都一带专门制作上江小吃手们,把他们家乡的土特产“麻辣烫”、“赖汤圆”,“油炸干”.“凉粉皮”.”千层糕”.“花操手”.全都弄到这里来兜售:还有从云贵、东三省一带来卖秘方草药。熊胆人参、冬虫夏草.虎鞭鹿茸的.也是常常把他们带来的那些东西.吹夸成吃一口就马上能够成仙的极品;更有从江南方面过来卖竹编.茶叶,陶器。山货.泥人泥马和丝绸织物的,尽管他们进城隍庙内来卖的都是些小件头,袖珍品.却往往由于制作精巧,质量高档而赢得本地玩脚和香客们的青睐……除了客地的商贩.艺人.本地人更是抓紧这一时机,摆下摊儿,做点营生,找点外快,在他们的经营方式中.有掷骰子的。抽牌九的。摸花蛋的、押五音的,套竹圈的、转糖的、捏巧的。算命看相.测宇打卦的.那阵子这帮人简直就如蚂蚁聚集.蜜蜂儿采花。倒是虽然比邻挨档,却都遵守着“江湖一把伞,准吃不准攒”的规矩.只许“各行各的道.各赚各的钱”。从不欺行霸市.逞凶占强。在节期里各种文化样式.名目繁多.不胜枚举.那些日子在古邑庙大街从东到西.总会是游人塞道。香客拥挤.摩肩接踵,市声喧耳的。

建国以前城隍庙还是泰州人大型集会的场所。历史上每年的“庆祝元旦”、“庆祝国庆”“拥护北伐战争”、“抵制日货”等群众大会都曾在这里正殿前的天井广场上举行。城隍庙正殿前的天井虽小,却是旧时泰州社会生活的缩影,更是泰州城沧桑巨变的见证。城隍庙荟萃过泰州市井生活的千姿百态,也渗透过本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浓缩着苏中地区的乡土气息,更蕴藏了无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逸事遗闻。

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城”指城池;“隍”意为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中国早在周代就已开始祭祀“水墉”神,水墉神即护城河渠中的神灵,是城隍神的原形。三国时期,吴国出现了第一座城隍庙。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做了皇帝后,对与土地神有密切联系的城隍神极为尊崇,下旨命令京城和各府、州、县都建庙供奉本地的城隍神,并给予这些城隍神以“王、公、侯、伯”等“封爵”,这使得城隍信仰可谓是登峰造极。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在每一座中国城市中至少有一座城隍庙。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