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本事的爹妈都想改变儿子的命运吗

2025年04月18日 阅读 (51)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因何而起?

又因何是这样或那样的?

真相就在于——

错误的观念就像病毒。

总是侵入那些毫无防备的父母。

操控我们对孩子的一言一行。

所以。

没本事的爹妈都想改变孩子。

有本事的爹妈都在改变自己。

没本事的爹妈都想改变儿子的命运吗(1)

王阳明曾经说过:心即理

“理”尽管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却依“心”的不同,而被解读的千差万别。

换个角度来说,“心”是观察、认知、理解和把握万物之理的主体,“心”是认识与认知的过程,“心”不同,即便是对相同之“理”,不同的人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理”。

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个问题,王阳明说:视听言动,皆是汝心。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囗;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

说白了,就是我们对“理”的认知、解构和行动,就是我们以为的那些所见所闻和所行。

阳明先生这一番有关人是“如何认识”的真知灼见,对我们如何看待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

没本事的爹妈都想改变儿子的命运吗(2)

根据阳明先生的观点可以预见——我们如何认识和看待眼前这个孩子,决定了我们将会如何对待孩子和教育孩子。

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和认识实际上就构成了我们的“儿童观”,它属于我们世界观的一部分,并决定着我们如何对待儿童,决定着我们在对待儿童时自己会有怎样的反应

举个例子,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认为自己已经告诉孩子道理了,或是已经要求过孩子了,孩子就不应该再犯相同的错误。

比如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可孩子就是贪玩。

于是,我们可能会做出如下判断——这个孩子太不听话了。

之所以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们认为“说的对”就等于“孩子应该听”

于是,当反复说了几遍之后,见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们就会变得不耐烦,甚至对孩子大发雷霆。

没本事的爹妈都想改变儿子的命运吗(3)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会发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孩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孩子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经过几番说教就能“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

更何况,“别人说的对”就“自己就应该听”连成年人都做不到,我们又怎么能去要求孩子如此呢?

类似这样对儿童的错误观念还有很多,比如把孩子看做自己的财产或物品随意处置、认为年幼的孩子什么都不会不懂、以为棍棒出孝子、觉得孩子没法自律学习就得靠逼等等。

这种毫无事实依据的错误观念就像一个个“程序病毒”,一旦发作直接操控父母,将一切过错归于孩子

所以,不去检视和修正自己的“儿童观”,面对孩子“错误”屡屡怒不可遏,也就不足为其。

只有及时修正自己的世界观、儿童观,我们才可能真正实现有积极意义的教育

没本事的爹妈都想改变儿子的命运吗(4)

事实上,王阳明的“心即理”三个字,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揭示了人类如何认知、理解和把握万物的密码。

他在龙场悟道之后告诫人们,“理”虽存于客观,但不同的人却对同一“客观之理”有着自己的认识,所以“理”其实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并非“存于”那些外在外部的事物里。

所以,阳明先生肯定地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向心外求理”实际上是错误的和徒劳的,只有向内求,方能致良知。

这说明,父母与其常常向外求理,“认为孩子应该如何”,倒不如常常向内求理,不断思考自己所持有的那些“观念”是否被病毒挟持。

教育孩子正是如此——

表面上好像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要么是“观念”教育我们要么是我们教育我们的“观念”

这个“观念”就包括对孩子来说举足轻重的“儿童观”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