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杨绛先生写的。
北京时间2016年5月25日,凌晨10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离世。
出于敬重缅怀,一些网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同时一篇署名为杨绛的《一百岁感言》的文章在网络传播甚广,特别是被李开复等网络名人转载后,引得众多网友纷纷转发。
但很快有质疑声称,这段话并非杨绛先生所作。
记者随后拨打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电话,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也对该篇网传文进行了证伪。
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指出:“早在2013年,我们出版社就辟谣过,我们的责编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说的话,手写体的也不是她写的。”
相关分责任人还表示:文章开头部分确实摘抄自《文汇报·笔会》记者周毅与杨绛先生的笔谈《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但后面的内容实属拼凑。
扩展资料
《杨绛,不只是贤妻,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在文学史上,杨绛长久以来是一个边缘性的作家。
在公众的视野中,杨绛常常被作为一段佳话的组成。
多年前,钱钟书评价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现在,当人们提起杨绛,却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妻子,不过是杨绛众多身份的一种,看待一个女人,一位文学家,如果首先看待的是她身为妻子的品德,未免流于偏颇。
在钱钟书的文学创作中,杨绛就帮扶不少。
以小说《围城》为例,在这部知识分子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钱钟书就极为重视杨绛的建议,字句的推敲、人物的刻画、比喻的斟酌,乃至整部小说的结构,甚至还有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等人口中的诗句,都留有杨绛灵感的痕迹。
多年以后,《围城》拍成电视剧,片头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便是杨绛的妙手。
她静静地走了,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光消失了,世间再无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