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七号,对我国人民来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鸣笛仪式,以纪念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那么,三月七号究竟是什么日子,又为何要鸣笛呢?

公元1970年3月7日,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华罗庚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逝世,享年60岁。华罗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我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了缅怀华罗庚先生的丰功伟绩,我国自1983年起,将每年3月7日定为“数学纪念日”,并举行鸣笛仪式。

以下是关于这一纪念日的具体步骤和时间:
1. 纪念活动筹备:一般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各地教育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始筹备相关活动,包括举办数学讲座、展览、竞赛等。
2. 鸣笛仪式:3月7日上午10点整,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船舶等同时鸣响喇叭,持续1分钟。这一仪式旨在提醒人们铭记华罗庚先生的精神,激发全社会对数学科学的关注。
3. 数学活动:鸣笛仪式结束后,各地继续开展各类数学活动,如研讨会、讲座、科普展览等,以此提升公众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据统计,2019年我国共有超过1亿人参与了数学纪念日的相关活动,其中包括约6000万名学生。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华罗庚先生的敬仰,以及对数学科学的重视。
让我们共同纪念华罗庚先生,传承他的精神,为我国的数学事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