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就是自己跟自己达成共识。
不管是做了什么别人眼里的蠢事,还是跟谁恋爱结婚、买什么款式的鞋子衣服、去哪座城市看山看水,只要没有人用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归类为“这是我的选择”,而不该怪罪于“谁的蛊惑”。
一旦你明白了“所有的生活都是自己选的”,一旦你想清楚了“任何事的结局不是得到,就是学到”,那么你就会拥有与困难相抗衡的清醒、与失望相匹敌的乐观,和与焦虑持平的心安。
每个人的一生要面临无数的选择:
高考成绩一般般,要不要再奋战一年?考上大学了,该选什么专业?马上大四了,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毕业了,是回故乡,还是留在大城市?
想跳槽,是冲着高薪去,还是冲着兴趣去?谈恋爱,是选爱自己的,还是选自己爱的?跟现任恋爱几年之后喜欢上别人了,要不要换一个?
很多人强调“选择大于努力”,可没有人告诉你“怎么选才是对的”?很多人强调“成大事者不纠结”,却没有人跟你说“怎么选才能不纠结”?
小时候,选择题就像是比较“2”和“1”谁更大,比较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老师教你一些技巧,或者你学会了掰手指头,又或者亲眼见了几次,你就知道怎么选对了。
但长大之后,选择题更像是“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每一个选项都是“不一定对”,因为石头比剪刀厉害,剪刀比布厉害,而布又比石头厉害。
人生的选择题难就难在,选项就摆在你面前,你做出选择之前没有提示,选择之后无法修改,你只有点了“提交答案”,才能判断自己有没有选对。
还有一些题简直是“性质恶劣”,你点了“提交答案”,竟然发现这几个选项当中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是的,不是选择当科学家就对了,选择当演员就不对;不是选择当作家就对了,选择去工厂上班就不对;不是成为职场精英就对了,当家庭主妇就不对。
很多选择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各自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而已。
就好比说,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跟一个穷小子谈恋爱,你会觉得女孩的妈妈阻止得没错,毕竟门不当、户不对。
但王母娘娘不让织女和牛郎在一起时,你却坚定地认为王母娘娘非常讨厌。
又好比说,山羊在山巅走钢丝成功了,大家都说它是个英雄,因为它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但如果这只山羊坠入山涧摔死了,大家就会说它是个傻瓜,因为它做了不该做的事。
这世上没有毫不后悔的选择,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既然你已经做了选择,就假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不必站在50岁的年龄,去悔恨30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岁的年龄,去悔恨18岁的爱情。
你不能用30岁的自己去否定18岁的自己,不能站在后来诸多经历的高度去批判当年自己的幼稚,这不公平。
即便回到你假设的“如果”的那天,以你当时的见识和能力,你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所以,当你选择了一条路,就不要去打听另一条路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