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多看、多知新——这里是【知新论】
上一篇,分析了干支纪年的算法。
既然有纪年,那自然就有纪月、纪日和纪时。
接下来,知新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看仔细了,一学就会。
纪月的方法,颇为简单,只需要一张表。
年首: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正月: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二月: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三月: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四月: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五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六月: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七月: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八月: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九月: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十月: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冬月: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子
腊月: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丑
年首:意思就是干支年的第一个字,也就是必须先算出,是哪一干支年。
举例:1988年是戊辰年,首字是戊,对照表格,1988年正月就是甲寅月,二月是乙卯月,依次往下。
重点:正月是农历的叫法,所以一般正月对应的是三月份。
关于纪日,公式的算法,知新也很头疼,不是说有多难算,而是怎么算都感觉,不对劲。
甲、大伙看看这个方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
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4*20+[20/4]+5*06+[06/4]+[3*(4+1)/5]+1-3=197
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
Z=8*20+[20/4]+5*06+[06/4]+[3*(4+1)/5]+1+7+6=213
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