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命运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2024年08月30日 阅读 (47)

读水浒至杨志篇,颇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感。命运似乎总和杨志开玩笑,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只有杨志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想花钱官复原职,却遇到了嫉贤妒能的高俅;卖刀换钱却碰上泼皮牛二,发配大名府。终于时来运转遇到梁中书,却又走失了生辰纲,不得不落草为寇。仔细读后我发现,杨志的命运绝非偶然,与宋徽宗时期不重视人才,人才当奴才使用息息相关。

有人说梁中书提拔了杨志,他不是很重视人才吗?梁中书只是为了培植私人势力,他让杨志押送生辰纲,导致杨志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杨志弓马娴熟,他与林冲、鲁智深、索超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论武艺他与林冲、鲁智深不分伯仲,可见杨志是国家不可多得的猛将。

王安石《材论》:“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才的得失关乎国家的荣辱。当杨志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梁中书若真是爱才,他应感叹国家丧失了将才,为杨志的不幸而惋惜,甚至会大骂高俅。然而他的反应是“大喜”。这么让人悲愤的故事,喜从何来?

杨志命运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1)

梁中书喜的是,如果不是朝政腐败,殿司制使官杨志,又怎会流落到大名府?如此就可以利用杨志,培植私人势力。所以当杨志说:“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梁中书再次大喜。杨志说出了他的目的。他希望杨志效忠自己。

梁中书凭借岳父蔡京的关系,得以任大名府留守。蔡夫人道:“相公自从出身,今日为一统帅,掌握国家重任。这功名富贵从何而来?”梁中书道:“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官位本应由国家授予,在蔡夫人、梁中书看来却凭借私人关系,要用生辰纲作为报酬。

杨志何等英雄人物,讽刺的是梁中书推荐杨志,不是因为为国立战功,而是为他押送生辰纲成功。梁中书是何等的公私不分,公器私用!在他眼中杨志不过是个保镖,何来慧眼识才?如果不是蔡夫人提醒,梁中书甚至没有想到杨志。所以金圣叹评论说:“是皆中书视十万过重,视杨志过轻。则意或杨志也者,本单寒之士,今见此十万,必嚇然心动。”意思是梁中书重视财宝轻视人才,怕杨志抢走财宝。

杨志命运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2)

因为梁中书不充分信任杨志,所以派谢都管、两个虞候监督杨志。梁中书认为还是这些奴才最可靠,因为他们跟随梁中书时间长。而杨志不过新来乍到,知人知面不知心。杨志知道梁中书的用意,“如今又叫老都管并虞候和小人去,他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鳖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

老都管、虞候是梁中书亲信,他们并不把杨志放在眼里,两个虞候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做大!”老都管喝道:“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 ”正是他们出来多次阻挠杨志,导致没人听从杨志指挥,最终中计丢失生辰纲。

赵翼《廿二史札记》说:“大概监军者先取锐兵自卫,懦者出战,战胜则先报捷,偶恤则凌挫百端,侵挠军政,将帅不得专主。每督战辄建旗自表,小不胜则卷旗去,大军往往随之奔北。 ”施耐庵借写杨志押送生辰纲,道尽武将遭受监军掣肘的痛苦,无所作为、功败垂成。杨志的祖先杨业就死于监军之手。

杨志命运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3)

网上有些文章总说杨志情商差,是丢失生辰纲的主要原因,还有人说岳飞情商差,所以才给宋高宗、秦桧害死。真正的国士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而是敢于坚守原则。比如杨志在领导面前敢于表达不同意见,指出领导的错误。他们像千里马、雄鹰一样傲然独立。

“必欲羁络之则马牛而巳,必欲樊笼之则鳬雏而巳,将安用乎。此皆制之者之过,而将之所以难也故!”人类为了驯服它们,就给骏马套上笼头,把雄鹰放在笼子里面。责任都在束缚人才者身上。因此导致杨志命运不好的根源,是不会使用人才的梁中书、宋徽宗。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