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良好家风的形成,绝不仅仅是特定时刻发表一番冠冕堂皇的“老人言”就可大功告成的。历史上,周公始终将家风建设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以“礼”来严格要求。
约公元前1042年,周公东征在即。一天,周公的儿子伯禽和周公的弟弟康叔一起去见周公商讨东征的事情。康叔很是着急不停地踱来踱去,一旁的伯禽却坐着,周公看到非常生气狠狠地打了伯禽一下,说:“你的叔父站着你却席地而坐,若都像你这般长幼无序,国将不国!外面庭院中满地都是落叶,你去扫干净吧!”
伯禽拿起笤帚打扫庭院时,突然又想起了东征的事情,连忙放下扫帚跑去找父亲讨论。周公看到伯禽没扫完地就跑来找自己,非常生气地说:“我命你扫地,你却为何跑到书房来了?”说着又狠狠的打了一下伯禽。如此反复了三次,伯禽非常不解为什么每次觐见父亲都要挨打呢?他就去问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商子。
伯禽:“为什么我去见父亲三次,都被他给打出来了?”
商子回答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桥树,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梓树,你去看一看就明白了。”
结果伯禽就到了南山的阳面,看到那个桥树长得又高又大,头是向上仰着的;而北山的阴面,这个梓树长得又矮又低,头是俯着的,回来就向商子报告。商子说:“桥木仰起这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这是为人子应该有的态度。如果有失为人子的礼节时我的父亲也会打我的。”
听了商子的话伯禽很受教,下一次再去见他父亲的时候,一进门就小步快跑,以示恭敬,一入室就赶紧跪下,向父亲请安。周公看了很高兴,问他:“为何进屋便跪啊?”伯禽回答:“桥木仰起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是做儿子的道理,孩儿见父亲自然要跪。”
周公高兴地说:“好啊,你这是得到了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的指教了。”
这就是著名的《伯禽趋跪》的故事。在周公的教导下,伯禽自小学习礼数,后受封到鲁国,以礼数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为世人所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