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

2024年09月18日 阅读 (54)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魅力和特色,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代。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时间广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而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音乐部分亦有宫调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宫四调。

曲包括“散曲”是和“剧曲”,两者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把依曲谱书写的韵文叫散曲,散曲发展到当代渐渐失去了唱的功能。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元曲的代表作:《天净沙》、《窦娥冤》、《梧桐雨》等

一、散曲的分类

1、小令 :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和民间的小令小调。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2、套数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体制特点有1、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2、 各曲同押一韵。 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3、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

下面,我们以几个实例来赏析。

二、【原文】《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1)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解析】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词家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马致远这首小令,全曲仅28个字,列出十二种景物与意象,语言简单、意味丰富。在十二种景物的衬托下,一个孤独愁苦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引人入胜,很绝妙。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马致远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本曲词表面罗列出十几种名词,几乎不用动词、形容词,就能组合成一系列景象,在修辞格上叫“列锦”又称“列词”,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同画匠描摹出下面一系列的意象: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昏鸦,小桥下一条溪水从几户人家门前流过,远远的古道上,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瘦马没入了夕阳西下。最后构成一幅颇具意境的山水画,极尽秋天静美萧瑟的气象,给人以遐思回味。

王国维评论:“《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人间词话》)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2)

三、《天净沙·夏》

同样,元代另一位散曲家白朴用同样的曲调写了一首《天净沙·夏

【原文】

元代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生于公元1226年,卒于公元1306年。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3)

【注释】

簟,读diàn,仄声,基本释义:竹席。

缣,读jiān,阴平、基本释义:细密的绢。

云销雨霁,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碧绿的树荫一直遮到屋檐。纱帐中的藤席上,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其实,玉人更多是一种等待与思念。

【赏析】

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用反衬的手法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全曲运用白描,洗净铅华,选景精当,语言简洁,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与前首马致远不同是使用动词将名词串连成一个个意象,生发出一个宜人神往夏日场景来,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妙趣横生

四、白朴的《天净沙·春夏秋冬》

白朴不仅写夏,还以天净沙曲牌写了四季的不同景象和人的情感。

《天净沙·春夏秋冬》,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与情绪。

1、《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首《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里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站在阑干看着院落里的秋千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深景。啼莺舞燕是快景,小桥流水飞红是幽景。

作者抓住了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阳和风,杨柳秋千,而最能展现春天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2、《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荫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縑。

《天净沙·夏》在前面已经讲过。

3、《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秋令当中,落霞中的村落里炊烟袅袅,老树昏鸦,夕阳中有一点飞鸿;初秋季节,青山绿水的背景下,草色开始发白,树叶开始转红,菊花一片金黄。秋天的思念就这样滋生疯长起来。这首与马致远的秋思具有相似的艺术持色。

4、《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画角:古代乐器名,相传创自黄帝,或曰传自羌族。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一般在黎明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谯门:读qiáo mén,指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凄迷萧瑟的秋景之后,迎来了寒风凛冽的冬季,诗人白朴的心情也随之跌入了谷底。冬日的残月,斜照在城门的警戒号角上,在寒风中微微颤动,碰撞在石墙上发出微弱的响动,越发显出冬日的冷清。皑皑白雪,清冷月光,孤村寒舍,万籁俱寂,一片肃杀。

第一首写春,白朴的幼年饱经战乱,后回归家园与父亲重逢,又新婚不久,心中满是温情,所以春天乐曲充满了生机、欢愉与活力,没有惆怅与沧桑之感。

第二首的小令中“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縑。″的玉人,应该是白朴的妻子,以玉人空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表达一寂寞与孤独,一种思念与盼望。用玉人的动作和神态勾勒出一个思念的情景来,寄托作者的思念之情,这是很高难的反衬手法,有心有灵犀一线牵的妙构。

后来,当仕途逆境中,白朴被迫与妻子分离,他的思念之情通过第三首《天净沙》表达出来。

通过这四首散曲,白朴借用四时光景,来形容他一生的平凡而起伏不静的经历和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熬,感到十分痛苦的心历路程。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4)

五、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朴除了小令写的极捧外,他的戏曲创作十分有成就,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等。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该剧讲述了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在长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观赏《霓裳羽衣舞》。忽报安禄山叛乱,明皇、杨妃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逼明皇赐杨妃缢死。乱后,明皇退为太上皇,日日哭祭杨妃画像。一夕梦与杨妃团聚,被夜雨惊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闷的戏曲故事。该剧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其巧妙的情节设计,让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辞,也使之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韵味,成为元代历史剧的佼佼者。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5)

这里简介一下元曲中的宫调: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做作六吕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吕是宫调,山坡羊是曲牌,骊山怀古是歌词的名称。什么大吕、仙吕、中吕、到了明后期清后,宫调逐渐失去音乐方面的意义了,只剩下曲子韵格的功能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宫调已经失传,能够唱宫调曲子那是很深很复杂的一个学问。如果没有宫调,不作为唱,曲和词没有两样。现代人写的曲就剩下纯粹的歌词了。

元曲常用分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

在《梧桐雨》就多釆用这些宫调唱曲。例如:

1、【仙吕】【八声甘州】朝纲倦整,寡人待痛饮昭阳,烂醉华清。却是吾当有幸,一个太真妃倾国倾城。珊瑚枕上两意足,翡翠帘前百媚生。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

双调九十五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这个折子的《八声甘州》只是前段的曲子,戏折里没有后段的唱词,可能是作者的疏漏或根据剧情需要删减了。

仙吕这是皇上唐玄宗的唱词,作者把唐明皇懒顾朝政,日日与杨贵妃醉酒华清的,痴迷美色的行为写的淋漓尽致。

(带云)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接着又唱混江龙……)

2、(云)卿等有何计策,可退贼兵?(李林甫云)

《梧桐雨》第二折中“【普天乐】

恨无穷,愁无限。争奈仓卒之际,避不得蓦岭登山。銮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浐水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这段曲是安禄山起兵反唐,唐明皇与李林甫商量退兵之计时感慨的唱词。

秋风雁影,伤心凄然。作者用雁声、西风、落日诸意象,渲染烘托出悲怆的氛围,把唐明皇离京时,对故国山川的无限依恋之情以及无可奈何仓惶而逃的心绪,描绘得形象深刻。离人的无奈、感伤之情完美地融合于凄清萧索的景象中,构成愁恨交加,情景交融的意境。

王国维说:“‘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美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这里,白朴的“銮驾迁……落日长安”“古人之境界”与此刻唐玄宗所处之境界,不仅完全吻合,而景中含情的成分更沉重,从而也更显出今日之凄苦了。

普天乐曲牌定格格式为十一句四十六字,三仄韵三平韵。其基本句式为:三、三、四、四、三、三、七、七、四、四、四。“其中首句尾字可叶韵;三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五句首字可仄,尾字可叶韵;七句首字可平;八句四字可仄;九句首字可仄,尾字可平叶;十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尾字可平叶;十一句首字可仄。

所以,其平仄及押韵宽泛,平仄可混押。

3、第二折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御园赏秋景的一段:你看这秋来风物,好是动人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征雁。御园中夏景初残:柳添黄,荷减翠,秋莲脱瓣。坐近幽兰,喷清香玉簪花绽。

(带云)早到御园中也。虽是小宴,倒也整齐。(唱)

如下:

中仄平平(韵),去平平仄平平去(韵),去平平中仄平平(韵)。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去(韵)。平平中去中平平(韵),中中平仄平平去(韵)。

多用于套曲首牌,有多种格体。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6)

六、散曲的审美特征

1、格律相对于词比较自由。

2、语言俚俗、灵动自由。富于动感,以俗破雅,以俗成趣,语言自由活泼,充满活力。

3、抒情直切、酣畅淋漓。它淋漓酣畅、泼辣直白、诙谐风趣、热烈尖锐。

4、内在冲突、对抗而非和谐。

5、化丑为美,以美喻丑。描绘和书写的对象不限美丑雅俗,表现力丰富宽广。

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传统观念中视为丑的东西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二是打破传统艺术的典范格局,以一种对立的形态构成新的艺术风格。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7)

七、元曲的艺术手法

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元曲在艺术方面有以下独特的特点。

1、首先,在音韵方面,元散曲比较自由,使作者不致因韵脚受平仄限制而妨碍其表达和创作,这是押韵的一个解放。但是散曲押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有时甚至是每句一韵,在这方面,格律又较诗、词严格。如白朴的《天净沙·秋》中只有五个小句子,其中韵脚就有四个,它们分别是“霞”“鸦”“下”“花”等。但是,散曲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这又是其灵活的地方。

2、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说理。有时是运用修辞手法。

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刺世》通篇比喻,寓庄于谐泼辣尖锐,其中“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

有时运用对比手法,如马致远的散曲《〔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三句鼎足对,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自己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象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

有时是化用典故,还是马致远的散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其中“梦蝶”运用了《庄子·齐物论》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又以词藻的装饰美点缀了春意,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一点也不落俗套;

有时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如王实甫的《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中“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两句,视线由远山、碧水触及婀娜杨柳,以景托情,融情于景,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

3、散曲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曲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

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起帮衬补助之用,使曲中文字气脉连贯、词意清楚,更灵活,且都使用口语,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衬字一般杂剧使用多,套曲用的较少,小令则基本不用。例如关汉卿《不伏老》套数“黄钟尾”一曲,把“我是一料铜豌豆”七字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显得豪放泼辣,把“铜豌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离开这些独具风格的衬字,元曲的精彩也就荡然无存。

4、元曲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散曲和词都起源于民间小调,最初同为口语体,但词在文人手中早已雅化,而曲则长久保持着通俗化的本来面目。有时叠音词的运用会给元曲增色不少。如王实甫的《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中“滚滚”“醺醺”“阵阵”“纷纷”等叠词的使用,既渲染了自然界细微之变化,强调了人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也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

元曲的艺术手法多,希望诗友们学习欣赏元曲过程中去体会和积累,以便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元曲的特点,更好的去鉴赏它。

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7)

作者简介

杜兴华,男,笔名:大漠雄鹰,知名网络写手,诗人,《秦川》签约作家。新疆乌鲁木齐市人,籍贯陕西旬邑,企业管理专家。《星河文学社》社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等诸多博客群管理员。擅长诗词歌赋,先后有上千篇作品在文学网站发表,作品入选《新时代中国网络诗歌精品典藏》,作者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8年被评为《中华诗词报》“诗词十杰”大奖和称号。《俊杰文学社》“十佳诗人”称号,2019年荣获“中国新时代优秀网络诗人称号”,2021年全国《迎春杯》网络诗词大赛当代优秀诗人奖。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