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

2024年09月27日 阅读 (50)

“苔”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苔,即苔藓,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微小植物。苔与其他的草木相比,既无梅兰的风姿幽香,也无松竹的挺拔高大,但它紧贴地面,青翠碧绿,成片地绵延生长,独具幽姿。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苔逐渐浸透了诗人的审美体验和生命意识,与诗人的精神世界相融相合,并在诗歌中形成了“苔”的 意象系统,如“春苔”“秋苔”“青苔”“苍苔”“苔痕”等,传达着丰富的意蕴。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1)

苔能最终进入诗歌中,并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正是苔的生命特征和诗人们的生活体验、个人遭际、精神情趣的逐渐融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审美长期积淀的结果。

在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和漫长的农耕文化中,我们对天地万物有着敏锐的直觉能力 , 并与我们的心灵情感密切交融,山水有情,草木可亲, 见微知著。尤其是那些在生活环境中和我们朝夕相处、触目可见的物象,最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苔生长于僻静的阴湿之处。无论是幽静的山水岩石间,还是少人的院落台阶上,都随处可见。苔虽形体微小,但在漫长时间的生长过程中,可贴地生长成片,纯净碧绿。面对苔的这样一种生命特质与生存状态,诗人兴发感动,被这一具有独特审美因素的苔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感悟、品味,或同病相怜,或陶醉其中,并在物我往来的具体审美过程中发现了自我,看到了人自身的生存状态,从而展开了对生命的关怀与追问。最终,诗人将其凝炼于诗歌中成为传情达意的意象。

“苔”意象出现于汉代,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代,在宋元明清又不断发展,逐渐积淀了丰富的意蕴。

中国古代诗人在儒家文化的滋养 下,怀抱理想,不仅要修身养性,更要治国平天下。但出世与入世在现实中往往构成两难困局,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永恒的情结。最初,“苔”意象的象意结合正是基于这种情怀下所触发的物我关系。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2)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一个文学形象的创作都和作家的生活时代密切相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政治黑暗,许多知识分子为了能远祸全身, 选择了归隐生活,一时隐逸成风。因此,他们笔下的 “苔”意象往往成为孤高自许的精神符号。

到了初唐时期,“苔”意象在魏晋六朝的主题下进一步深化。盛唐时期,整个国家兴盛开放,诗人们也都怀抱理想, 意气风发。他们的思想不再被前人观点所束缚,从微小之苔中,也能看到生命精神的博大高远。此时的“苔”意象往往或者成为盛唐这一时代雄浑气象的点缀,或者成为信守节操笃志君子的象征。晚唐以后,“苔”意象在情感意蕴上主要体现为忧思怀古。在宋元明清时期,“苔”意象又进一步深化发展, 诗人们在“苔”意象的创作中实现了审美超越与审美升华。

在历代诗人对苔意象的创作凝练中,“苔”这一意象与一代代的读者在诗歌中进行着情感表达与精神对话。“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包含了他的种族乃至整个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全部的文化积淀。” “苔”意象,就是在历代诗人的创作中,逐渐积淀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苔于鲜有人迹的偏僻之地默默生长,虽然苍翠碧绿,古寂清幽,但却无人欣赏。因此,“苔”意象常被用来表达不遇之情。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3)

“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汉代班婕妤的《自悼赋》,是最早记载“苔”意象的文学作品。 宫殿虽然华美富丽,但却因君王长期冷落,鲜有人来,从而玉阶上青苔蔓延,庭院内绿草萋萋。这里的“苔”,是后宫女子不遇君王、青春生命不被珍爱的象征,呈现出抒情主人公哀怨寂寥的淡淡愁情。

晋代陆机沿袭班婕妤“苔”意象的意蕴,将其写入诗中。他的《婕妤怨》中写道:“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这里“春苔”与“秋草”、“暗”与 “芜”两两映衬,凸显了人迹罕至、春苔堆积、秋草杂芜的落寞萧索之境,暗示出在春秋的季节流转中,时光消逝,年华渐老,但却不遇君王。

陆机从 一个男性视角,既代替如班婕妤一样的宫中女子抒发了凄凉伤感、悲苦绝望的情怀,又含蓄地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抱理想却不遇君王的哀怨之情。

在陆机笔下,“苔”意象中的不遇,蕴含了男子的仕途不遇之情。由此,“苔”意象感伤不遇、幽独自怜的意味,在后代诗人的笔下更加丰富化,且逐渐突出苔幽寂孤高的特质。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4)

唐代齐己在他的咏物诗《秋苔》中, 诗人把“秋苔”作为审美对象,以“独怜”二字开宗明义,极写“秋苔”幽寂雅静、孤高清冷的生命情韵,表现出诗人淡淡的寂寥之情,也呈现出中国文人赏幽味静的雅致趣味。

苔身处僻静之处,顽强生长,绵延成片,青翠绝尘,独具幽姿。因而,诗人笔下的“苔”意象在表现僻静无人的幽寂之境的同时,与儒家君子甘于寂寞、待时而进、守节笃志的高洁品性水乳交融,并呈现着高雅脱俗的审美趣味。

唐代诗人宋之问在题为《题鉴上人房(其二)》 中写道:“房中无俗物,林下有青苔”。白居易的 《石上苔》也有赞美苔的诗句:“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这里的“苔”,都有幽静绝尘、超凡脱俗的象征意味。

由唐到宋,“苔”意象所蕴 含的精神情感意蕴,已从期盼君王知遇转变为拒绝俗人践踏。这是化被动地等待知遇为主动地选择人生。由此,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苔”意象,又成为归隐田园修身养性的象征,成为怡情自然、解除世俗束缚的文化符号。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5)

苔的苍翠碧绿、绵延成片,本身就是在漫长时间流逝中,鲜有人踪的生长结果。因而,“苔”意象在诗歌中既具有时间积累的意味,又可形容环境的清冷萧索,并暗含诗人对物是人非、繁华消逝的感叹。由此“苔”意象成为怀人悼亡、吊古伤今等题材诗歌的常用意象。

苔是庭院中墙垣屋角、小径台阶上的常见植物。当亲人久别,只见庭院内青苔渐长,却不见亲人从 远方归来。在这人走室空、孤独凄凉之际,眼前逐 渐旺盛生长的“苔”,最容易引起相思之人的关注,与相思情怀一起绵延铺叠,从而被浸透了绵长浓郁的相思之情。

尤其是诗人把“苔”意象与具有相近意蕴的其他意象相组合,更能传递出缠绵坚贞、孤独凄凉的深情,形成相思情意的诗意表达。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李白的《久别离》中,青苔与落花相组合,色彩鲜明,意蕴丰富。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6)

这里的“青苔”,既表现相思男女的离别之久,也表达相思之情的深厚真挚。而花瓣飘零,落在长满青苔的地上,凄美感伤,让人触目惊心。花朵虽然娇艳,但生命短暂;青春虽然美好,但转瞬即逝。

美丽女子在季节流转的等待中, 年华渐老,终至寂寞凋零,如花瓣飘落于青苔之上。而青苔本就生长于少人行迹之地,由此更增添了美丽的生命终不能为人赏爱珍视的寂寞悲哀。

在时光的匆匆流逝中,人事变迁,繁华消逝,岁月无情,而苔却绵延无恙。苔,成为了人世间的见证者,不免让诗人怀古伤今感喟不已,渗透着诗人浓郁的历史意识。“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许浑《凌歊台》中的“苔”,是生长于古碑上的“绿苔”。 南朝宋武帝夺得天下后在黄山之巅修建凌歊台,并在此修建行宫。然而到唐朝时,昔日宋武帝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神威与繁华早已不在,当年华美的行宫也早已荒废于杂花野草之中。

面对着沧海桑田、物 是人非的历史变迁,无言的绿苔寂寞地铺叠覆盖于碑石之上,成为对统治者贪图享乐、荒淫无耻的讽刺与批判。

诗人览古思今,在对统治者提出警示的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的隐忧。“千秋令节名空在, 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杜牧《过勤政楼》中的苔是生长于勤政楼周围的“紫苔”。勤政楼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所建,历经了唐王朝的由盛到衰。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7)

当百年之后,晚唐诗人杜牧经过勤政楼时,勤政楼已久无人至,颓败荒凉。唯有“得意”的“紫苔”繁茂绵延,竟生长到了金铺之上,反衬着勤政楼的凋敝破败,不禁让人吊古伤今,浮想联翩。勤政楼中,早期的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而晚期的唐玄宗则骄奢淫逸宠信奸臣。这里“偏得意”的“紫苔”,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世不在的深沉思考和感时忧国的叹惋惆怅。

咏史诗中的“苔”意象,正是将当下置于历史的 背景之上,以“苔”永恒寂静的无言,诉说着繁盛 的转瞬即逝与现在的衰败荒凉,从而激起我们对历史悲剧真相的沉痛追问和无限的怅惘之情。

“苔”本身的生命形象成为诗人的审美对象,是和山水诗的发展密切相连。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更加成熟。山水诗的发展,昭示着诗人们终于与山水自然构成了审美关系,发现了自然本身的生命之美。他们超越了现实功利的束缚,物我同一,和自然真切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真正获得了精神的解放与心灵的自由。也因此,诗人们可以超越时空,心无挂碍,以一颗空明澄澈之心,自在悠游地静观山水田园中的“苔”,并去进行审美观照与哲理思考。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8)

山水田园诗中的“苔”意象,清新幽静,富于意趣,往往能激发诗人对自然美的欣喜热爱之情。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中:“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青绿的莓苔绵延层叠,如洁净的翠色地毯,清新绝尘。诗人遇之起兴,和友人一起洒脱随意地坐在了莓苔之上。诗人遇到苔的欣喜之情和俊逸洒脱的意态情趣生动呈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相融相合的一个自在世界。

诗人爱苔、赏苔、品苔,常常在对苔的静默观照中与天地同和,实现自我的超越。如王维的《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天色轻阴,小雨方歇。诗人懒开院门,闲坐庭院,静享一方幽静景致。那满地的苍苔,在小雨的润泽后,清新洁净,苍翠碧绿,生机流转。

这是一个隔绝了尘世喧嚣的静谧空灵的世界。那一片苍苔,让人的心灵从躁动不安与紧张焦虑归于悠然 的从容平和,最终走向淡逸清幽的无冲突的自在世界。此时,一切痛彻心扉的情爱、种种难以割舍的欲望,都在这宁静中烟消云散。

诗人在这闲坐静观之间,心境明澈,只看到苍苔碧色如烟,氤氲弥漫,仿佛流入诗人的衣襟怀抱之中。这欲上人衣的苍苔色,灵动活泼,美妙可人,打破了苍苔亘古的宁静,呈现出当下生命的跃动鲜活,而这跃动鲜活的当下,又于瞬间归于宁静,融入了永恒当中,为我们彰显着生命与存在的奥秘。

中文中“默默”的意象有哪些(9)

“苔”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是在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文化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孕育而成,并在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苔因其苍翠铺叠的生命形象和清幽古寂的生命气质,为骚人墨客所青睐,成为中国文人精神情感的象征。

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运用“苔”意象,或抒发幽独自怜、不能知遇的忧怨哀伤;或寄寓修身养性、信守节操的高洁情志;或表现孤高自许、怡情自然的闲雅情怀;或传递怀人悼亡、吊古伤今的叹惋惆怅;或表达在静默观照中的自我超越与哲理思考……“苔” 意象的独特形象和丰富意蕴是中国诗歌意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汇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艺术宝 库,为后代的文学发展提供着独特的艺术养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