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决定命运的反对票观后感1000字

2024年09月29日 阅读 (51)

1935年3月10日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上,一张“固执”的反对票,使整个中央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

3月10日,红一军团发来电报,建议进攻打鼓新场。主持中央工作的张闻天马上在苟坝召开20余人参与的中央会议。毛泽东分析认为一旦不能迅速攻克,势必陷入重围,应该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但反对者只有他一人,其他同志一致赞同要打。经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了进攻决定。

会议争论之激烈难以想象。据记载,毛泽东坚决反对,“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但会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表决方式表决,结果将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的职务表决掉了。

“如果没有此行,历史可能会重写。”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镇亚说。

后半夜,军委二局截获电令,得知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正从四面八方向遵义、鸭溪、打鼓新场集结……如果进攻,红军将面临“围剿”。事实证明了毛泽东意见的正确——打鼓新场不是可打可不打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红军存亡的问题。

3月11日一早,会议继续进行,放弃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原有的多人集体指挥军事行动的领导方式,弊端暴露。3月12日,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遵义市播州区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杨生国认为,苟坝会议补充和完善了遵义会议的决定,新“三人团”的成立有利于在敌情瞬息万变的复杂战争环境下,保证正确军事指挥的实施。

“老一辈革命家光明磊落的政治品格在苟坝会议得到了鲜明体现。”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先荣说。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