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12岁。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担任过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转向语言文字的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
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周有光曾打趣的对许戈辉说道:“大概100岁是人的一个正常的结束,超过100岁是例外,我说是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周说的当然是玩笑话,他的长寿自然有其养生之道。其实周有光在年轻时身体并不是很好,得过肺结核,患过抑郁症,在他结婚的时候,家里人曾偷偷替他算过命,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可周有光却走完了112个春秋。那么周有光是如何做到长寿的呢?周本人曾在不同的地方谈到过他的长寿经验,他的子孙也曾提到过他晚年的一些言行,对此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将周有光的长寿秘诀归纳为以下三点。
注重饮食
周有光十分注重自己的饮食结构,切实做到了少荤多素。周说自己“很多荤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鸡蛋一天一个。”目前各种媒体对素食的态度莫衷一是,就连素食阵营内部也分好几个流派,有所谓“纯素”、“奶素”、“蛋奶素”等等。素食究竟是否可行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在日常饮食中少荤多素对健康应是利大于弊的。从理论上看,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元素为肉类所独有,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接近牛肉的两倍;毛豆与猪肉中蛋白质的量基本相当;绿豆、豌豆、蚕豆中的蛋白质都高于鱼、虾、鸡、鸭、牛肉、猪肉和羊肉。从实践上看,包括周有光在内的大量高寿者在分享长寿经验时都提到了“多吃素”这样一条。因此“少荤多素”是值得大多数人借鉴和尝试的。
对于各种补品,周有光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我们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瞎吃不好。”进入21世纪,“以食代药”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所谓的“药膳”、“药补不如食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充斥于网络及各种社交平台之中。很多食物有药用价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不问青红皂白,乱补一气。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阳虚,有的人火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菜单,而不应被一些宣传所蛊惑,对某种食物趋之若鹜,甚至搅乱市场,使得其价格翻倍增长,而自己的身体并未因大量食用某物而变好,甚至损害了健康。所谓“蒜你狠、豆你玩”就是前车之鉴,应引以为戒。况且有些疾病必须用药,“食疗”是不起作用的。
坚持动脑
所谓“多动脑,人不老”。思维活动可增强人的体质和活力,即便年轻时不善思考的人,在60岁以后如果能使思维活跃起来也是极为有益的。学习一些知识,思考一些问题,健康状况可能优于始终不愿动脑的人。思维活动能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进程,从而使老年人能够保持健全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客观上有助于延长寿命。
周有光于1923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从这时起,他便与学术研究结下不解之缘,“终生为伴”。在年过古稀之后,他仍然经常“动脑”。 1979年4月,周有光参加在华沙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技术会议并在会上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从1980年开始,周有光同刘尊棋、钱伟长共同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的中方三委员。后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2005年出版《百岁新稿》。2010年出版《朝闻道集》。2011年出版《拾贝集》。
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在评价自己的父亲时说道:“他看了很多锻炼脑子的书。他说一天到晚,无所事事,脑子也不动,没什么追求,不思考什么事,脑子就老化得快。脑子老化得快,即使有健康身体又有什么用啊?”周有光说到了,也做到了。在逐渐远离专业研究后,他仍然坚持阅读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每天看《参考消息》,美国和香港的朋友会经常寄给他英文杂志。“我现在虽然不做专业的研究,但是语言学、文字学有新的东西,还是感兴趣。我看的东西很多,后来写成文章。”周对外界的事物也保持着关注,2013年《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热播,周有光认为其中的很多考题过于生僻,偏离了普及汉字书写的初衷,因此对“听写大会”有所批评,认为即便自己去考,也“一定考零分”。
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以让人健康长寿,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乐观的情绪不但可以使人保持稳定的血压,还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抵御多种致病因子。相反,消极的情绪则大大有损我们的健康。那么周有光在调控情绪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不生气。经常生气伤害肝、肺,容易引发色斑,加速脑细胞衰老,诱发胃溃疡。总之,生气百害而无一利。现在有很多人经不起批评,一被戳到痛处就气愤不已,那么周有光是如何对待批评的呢。据其子周晓平回忆,“他很喜欢看人家的批评,尤其看重真正有水平的批评,比如梁文道的批评,他认为是很严肃的批评。有一个人说周有光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分子,我们听了都不大高兴,都说叫他们来看看我们家,这是个什么样子的既得利益集团分子。连小保姆都生气了,爸爸也没有生气。他给我看哪些地方批评得很好。爸爸在这个人大量‘骂’他的文章里仔细地看,在他的批评上做了很多记号……对于那些乱七八糟的骂人话,他才不生气呢,他就喜欢看骂他的话,捧他的人太多不用看,骂他的话要看一下。骂人话夹在好话中间,有时候我嫌烦,就都给他打印出来,已经打坏三台打印机了。”
其次是正视挫折,坦然面对。周有光曾说过:“活到这么大,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服从自然规律。沉浮起落是自然规律,生生死死也是自然规律,都要服从。哪怕逆来,也要顺受。人生就是一朵浪花,很多事就是这样,你往伤心处想,越想越伤心,我和夫人允和结婚七十年,两人可谓两小无猜,相敬如宾,现在剩下我一个人,怎么受得了?但是换一个想法,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对人生,对世界,既要从光明处看到黑暗,也要从黑暗处看到光明。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同时存在。盛极必衰,否极泰来。道路崎岖,但前面一定有出路……”如此豁达的心态,如此平和的心境,有怎能不长命百岁呢。周有光所说的这些话,很多人也会说,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在生活中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挫折,高考失利、恋爱分手、下岗失业、亲人离世,有的人经受不起打击,选择自杀这样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有的人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周有光曾说过“在世界上许多事情不可能样样都顺利的,吃亏就吃亏一点儿,没有什么了不起。”“日本人打仗,把我们老家的底子都搞光了……家里有些古董,古董也是很值钱的,结果日本人来了,什么都没有了。”周有光曾被下放到农村,他并没有因此绝望,反而在那一时期治愈了自己的失眠症,且此后再未患过失眠;之后他和他的老伴都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
人们遇到挫折几乎都是既成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无论你多么悲伤,多么痛苦,唏嘘嗟叹,也不能使时光倒流,扭转乾坤。能做的只是改变对事情的看法、态度,就像周有光那样,对困难和挫折泰然处之,苦中求乐,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终将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