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吃苹果时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奇怪?吃的苹果好好的,为什么里面还会有虫子呢?”很多人可能会愤愤不平,把矛头指向生产商,认为是生产商把坏的苹果加工后再卖到我们手上的。但今天,小编不才,愿意为为生产商们辩护一下。


真相: 在果实幼果期果实表面被产上虫卵,虫卵孵化出幼虫时幼虫钻入果实,果实继续生长表面的虫眼就长上了,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如果说把责任全都归责于生产商,不免有点过分了。当然,生产商的责任也不是完全没有,毕竟杀虫也是水果养殖业必须认真做好的事情。那么下面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这种毁人好心情的昆虫吧。
象这种情况,一般是食心虫引起的。苹果食心虫,多在苹果幼龄期自果皮侵入果核处,判断苹果有无食心虫的关键就是,认真检查果皮有无虫眼,有虫眼的肯定有虫了,多由果柄处侵入,但不具备显著特征,每个部位都有可能有虫眼,需要仔细观察。
食心虫是一种昆虫,一般幼虫是圆筒形,蛹是长纺锤形,褐色。幼虫 钻入果实或豆荚内吃果实或豆粒,是果树或豆类作物的害虫。食心虫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蛀螟和棉铃虫。
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
可危害仁果类和核果类多种果树,如梨、苹果、桃、李等果树的果实和桃、李、樱桃、苹果等果树的嫩梢。在我国中部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枝干粗皮颖内结茧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化蛹,4月份成虫羽化,一般五六月份,第一、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梢,7月份以后逐渐向梨上转移,7月下旬至9月主要危害梨果。因为梨小食心虫有转移寄主危害的习性,所以在桃、梨相邻的果园发生较重。
梨大食心虫

梨大食心虫
在河南、山东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被害芽内结白色薄茧越冬,鳞片开裂,蛀孔堆有虫粪。春季发芽时,幼虫转芽危害,后在花丛基部危害,当梨果拇指大小时,转入幼果内取食,幼虫老熟时吐丝缠住果柄,并在果内化蛹。5月末至6月中旬成虫产卵于果实萼洼,幼虫继续危害梨果。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危害苹果、梨、桃、枣、山楂等果树。在黄河故道地区年发生1~3代,以2代为主。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内结扁圆茧过冬,翌年5~6月幼虫出土在地面再结长茧化蛹。一般越冬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盛期,8月上中旬是第二代卵和幼虫蛀果期。
白小食心虫

主要危害山楂,也可危害其他果树。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缀连叶片结茧在地面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常在果实萼洼或两果相接处,吐丝缀连入果危害,虫粪排在孔外。被害果干枯脱落,幼虫老熟在果内化蛹。
李小食心虫

危害李、杏、樱桃等果树。在我国北方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根茎或土壤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份羽化产卵、蛀果,早期受害果大量脱落,或提前成熟变红。
桃蛀螟

食性杂,寄主广泛,可危害多种果树和农作物,如桃、李、杏、苹果、梨、板栗、石榴、向日葵花盘、作物秸秆内越冬,5月份成虫羽化产卵,幼虫先在果面危害,稍大蛀入果内,果内外堆有大量虫粪,常在两果相接处或枝杈缝隙化蛹。
棉铃虫

食性杂,可危害苹果、梨、桃等果树。一年发生4代,蛹在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始现,6月份危害果实,蛀孔大,常把果肉吃光,剩下皮壳。个别年份发生重。成虫趋光性强,对杨、柳、椿等树枝有趋性。
它是夜蛾科昆虫的一种,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 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 该虫是中国棉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年为害十分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