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奔放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Gypsies)亦作Gipsy,吉普赛语称罗姆人(Rom)。深色皮肤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现遍布世界各地。吉普赛人夹在元代东来的色目人中“混”入了中国。据史籍记载,混在色目人中的吉普赛人有一个数百人的部落,在流浪过程中不断掠夺百姓财富,侮辱民女。他们游手好闲,又在元代享有很好的特权,便依仗着自己的“特权”,干一些让中国百姓与官员都非常头痛的事情。直至明代,吉普赛人侵扰民众、杀人抢劫的事件仍屡屡发生。
吉普赛人不事农桑,一般也不饲养食用牲畜,而是依靠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谋生。在甘肃的史籍上也曾出现过有关吉普赛人的记载: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秋,吉普赛人鄙掠秦州地区清水乡(今甘肃天水地区),典史乔学中率民众抗击,中流箭身亡。万历及崇祯年间,历史上也有吉普赛人贼掠清水乡的记载。其次是,崇祯十三年,吉普赛人在清水抢劫烧杀,被知县围于当地一观音殿“烧杀之”的记载。
《明史》:“罗哩户(吉普赛人),汉人不与通婚姻,自相娶嫁”,据载,当时,居住在甘肃一带的吉普赛人后裔因为人口有限,甚至发生姑姨配侄甥、兄弟娶姐妹的事情。地方官员发现这个问题后,经过寻访发现清水、秦安等地也有罗哩户,才解决了他们的婚配问题(刘迎胜《丝绸之路》)。
清代以后,吉普赛人不见于文献,被中华文明所同化,均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被媒体报道的“算命村”
然而,直到现在甘肃还有两个与吉普赛人有关的“传说”,一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之前,甘肃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蛮婆子”和“神汉”是“吉普赛人”;一说是,曾经出现在甘肃永登薛家湾的“算命村”村民是“吉普赛人”后裔。
笔者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生,甘肃人。在儿时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确有那么一些被称作“蛮婆子”和“神汉”的人游荡于甘肃中部的乡村,以“算命”和乞讨为职业,随时出入当地百姓家中,能拿便拿、能偷便偷,被捉住了还耍赖,使村民深受其苦。因此,有人便将这些人与以占卜为生的吉普赛人简单对号,认为他们极有可能是吉普赛人的后裔。这种说法是没有理论根据的,也不是科学的,有点一提到“算命”就想到吉普赛人的意味。
同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甘肃永登薛家湾出现了一个“算命村”,村子里有高、柳等四大姓,人们不种地、不养牲畜,供奉“桃花娘娘”和周公,常常是集体出动,常年以“算命”为生。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算命村”村民是“吉普赛人后裔”的说法一下子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其后,兰州大学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去那里调查研究,但结果发现“算命村”村民的生活习性与当地汉族人没有差别,而其研究的“周易”等书籍也都是“中国文化”里的东西。后来,这件事虽说不了了之,但相关的说法至今仍然在流传。
四处流浪的吉普赛人
笔者要说的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甘肃永登薛家湾的“算命村”与元代“混”入中国的吉普赛人有任何“血缘关系”,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吉普赛人与上世纪曾经出现在甘肃一带乡村的蛮婆子”和“神汉”有任何关系,因此,现在关于吉普赛人的后裔在甘肃的说法不过是传说而已。
不可否认的是,在民族事例融合的过程中,一些“人种”虽然不存在了,但其身上的民族习性会顽强地生存下来。事实是,吉普赛人也不是浑身都是缺点,这个民族的有着这样的特性:热情、奔放、洒脱,虽然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流浪,能歌善舞,快乐自由。另外是,他们很“纯净”,在他们终年流浪的敞篷车里,永远备有三桶水,其一为濯洗食物之用,其二为洗脸用,其三为洗脚用。如果有人不小心搞错,就会受到惩罚。等等。
生性快乐的吉普赛人
再说当时吉普赛人之所以能“混”入中国,恐怕也不止会占卜那么简单。我们看到成吉思汗西征时,在野蛮的屠杀里,甚至连猫狗都不放过。比如1221年四月你沙不儿战役中,拖雷的部队破城后,见人就杀,不但杀光了人,甚至连城里有生命的动物都没留下。在这种情形下,吉普赛人想要“混”入中国是何等的艰难?如果仅靠他们占卜的那点技艺恐怕很难办到。显然,只有他们会一点“手艺”成为工匠,才可能进入元代的中国。从这个层面上推理,“混”入中国的吉普赛人分明是有着其他谋生的技艺。而我们的史籍也并没有直接说除了占卜,吉普赛人什么都不会干。
会“占卜”的并不一定是吉普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