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晨5点08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因病离世,享年95岁。作为院士,查全性学术成果自是丰硕,然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却是一个建议。查全性在1977年面谏邓小平同志时,首倡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42年来,高考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今天人们在缅怀查老的同时不禁要问: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答案是:他实事求是、敢想敢讲、善抓机遇。
祖籍安徽泾县的查全性,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是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查全性1925年4月生于江苏南京,成长于湖北武汉,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留校任教,后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回国后继续在武汉大学任教。他这一辈子,当的最大“官儿”是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最高的“职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最高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查全性是电化学家,本职工作是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该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的获得者,其科研成果在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一书1976年出版,此后30年一直是我国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们称之为我国电化学的“圣经”。
查老一声治学严谨,做人认真;说话办事,一丝不苟。
2014年8月,时任人民日报记者傅振国采访他时问:“查老师,您今年高寿89吧?”他摇头:“多点。”90岁?”他又摇头:“少点。”“啊啊,您现在是89岁零4个月!”他这才微笑,点头。
在80岁高龄的时候,查老仍然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经常帮别的导师指点指点博士生。业余时间就上上网,浏览时政、科技动态,过得充实愉快。
谈到研究水平,查老曾说:“我们的论文经常发在世界一流的专业期刊上,理论水平是世界一流。至于实际应用嘛,各有各的目标,有的做民用,有的做军品,各有千秋吧。”
让查先生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同志面前慷慨陈词,建议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平从善如流,当场采纳他的建议。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恢复高考这一年全国招生27.3万人,其中很多人成长为社会栋梁,他们之中就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外交部部长王毅。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正式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他主动提出分管科学和教育。而查全性等人7月底就接到参加科教座谈会的通知,可见小平同志对科学和教育的拨乱反正多么着急。
7月29日,小平同志在听取中科院负责人方毅和教育部长刘西尧汇报时,谈到找什么样的人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他说: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与“四人帮”没有直接牵连的人参加。按照他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确定了参加座谈会的33位专家学者。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为期5天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
与会的都是全国知名的科学家,当时还只是一名副教授的查全性怎么会有资格参加呢?他说:“(时任)教育部长刘西尧和部办公厅负责人刘道玉跟我是校友,知道我敢讲真话,有意这么安排的,刘道玉还专门到机场接了我。”
当时打倒“四人帮”已有大半年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局面正酝酿着大的变革,但是到底怎么变大家心里还没有底。所以在座谈会上,专家们谨小慎微,尽说些小问题,而且还都是纯粹的专业话题。但小平同志的言行改变了与会者的想法,他出人意料地每会必到,安静地倾听,仔细地思考。
8月6日下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继续进行,当听到校党委负责人发出“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的感慨,小平同志插话:“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动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对教育危机的感觉、感受、感慨,当着小平同志的面,喷涌而出:“邓副主席,我要发言。”他说,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没法上课,就像工厂进的原材料没通过检验不能生产合格的产品一样,必须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那一套,马上恢复高考招生,凭真才实学上大学。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因为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办法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有关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谈会开始的当天送到邓小平手中。也就是说,1977年按照“十六字方针”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没想到,小平同志认真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还有什么意见?”吴文俊、王大珩等著名科学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查全性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人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补充着他的发言,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一段慷慨陈词,查全性又郑重建议:“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
其实,在召开这次座谈会前,恢复高考是邓小平酝酿多年的一个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他最初的想法是1977年做准备,式恢复高考,生源一半是应届毕业生,一半来自社会青年。所谓社会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学停止招生的“老三届”,还有后来没有恢复高考期间毕业的初高中生。
“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小平同志侧身转头,问刘西尧。查全性赶忙插话:“来得及!来得及!宁可推迟两个月高考,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格,浪费损失可就大了!”而刘西尧的一句“来得及”,进一步增强了小平同志的信心。
邓小平一锤定音:“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把太原招生会议的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題。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小平同志当场拍板“恢复高考”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场热烈鼓掌,很多学者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我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后11年没有高考的历史。
消息传得很快。第二天,新华社驻会记者找到查全性采访,开玩笑说:“查老师,知不知道你昨天扔了个‘重磅炸弹’?”
扔这个“炸弹”之前,查全性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因为废弃高考,实行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推荐上大学,原先都是最高领导人决定的,而当时“两个凡是”的旗帜还在高高飘扬,说这种话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查全性最后还是决定将真实意见说出来。
“如果说了,兴许会起一定作用,冒一些风险还是值得的;如果不说,错过这种机会太可惜了。小平同志当场拍板,我记得非常清楚。”查全性说,“实事求是地说,我谈出来的意见一点也不新奇,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心里话都是一致的。”
1977年8月13日,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招生会议。一年内召开两次高校招生会议,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这年冬天,举行了至今惟一一次的全国冬季高考,中国教育事业也迎来来期待已久的春天。查全性曾深有感概地说:“我那次即席发言,没想到会改变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真要感谢小平同志当年勇于振兴教育,诚恳纳谏恢复高考的改革魄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