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快上学的年龄,但孩子在生人面前却越来越不大敢讲话,而且和同龄小朋友融入得也太好。
考虑到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孩子将来对学校的适应。于是,我决定用快乐教育法突破这一难关。
我见过不少父母,每当孩子见到生人躲在父母身后的时候,就硬拽着孩子说:“喊叔叔,喊阿姨!”我觉得以大人的眼光是不能理解孩子的紧张的,这样的逼迫只会让孩子更退缩。所以,我带孩子出去,每次当见到生人,孩子往我身后缩的时候,我都不强迫他,我觉得不强迫本身就已经在淡化孩子的恐惧感了。
为了彻底帮孩子建立起和人说话的勇气,回家后,我马上和孩子做起了对话练习。
“你好啊,小熊,起这么早你要去哪里啊?”
“哦,你好,小狮子,我要去上学!”
……
而且,我还把我和孩子的对话录了下来。
爱人回来后,我对她说:“咱孩子可会和人打招呼了,不信你听!”
我看到在我放录音的时候,孩子的头扬得高高的,一脸的骄傲。
当天晚上,遇到邻居家的王奶奶时,孩子远远地就喊“王奶奶好!”我及时表扬了他,他高兴得了不得。
就这样,孩子说话越来越积极了。
为了能让孩子能很好地与同龄小朋友相处,我经常让楼下的比较活泼的小朋友到我家来玩。因为我觉得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放松。果然,在家里,孩子担当起了小主人的角色,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们一起玩。渐渐地,在我的帮助下,孩子和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成了朋友,再后来,不用我的参与,孩子也开始能开开心心地与小朋友们一起玩了。
上学第一天,孩子回到家对我说:“我又认识了好多小朋友,真开心!”
看着孩子笑那么开心,我更加相信快乐的魔力了。
我想告诉所有的父母,如果你想让孩子讲礼貌,那就先让他体验讲礼貌的快乐,如果你想让孩子爱学习,那就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总之,快乐一定是比巴掌和强迫要高明得多的教育手段。
快乐是一种情绪,“快乐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绪教育。
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的小孩比外国小孩少笑50%。但是孩子情绪不佳的问题却很少引起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情绪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发现,当孩子在一种快乐的情绪状态下从事一项任务时,更容易对所从事的任务产生兴趣,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同时,为了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孩子也将乐于从事相关的事物。
所以,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下从事一项任务,在从事任务中感受到快乐,是一种对孩子成长进步极其有利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