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年期间,我观看了《1894,甲午大海战》,深有感触。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9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就在人们渐渐的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的时候,《1894,甲午大海战》再一次的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
“世界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这是影片中的一句话。那时候,我们本拥有当时世界领先的海洋舰队,却因为清政府的一味求和,保存实力,尽量避免战争的想法,使海洋舰队全军覆没!
俗话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当地敌人准备充足,谋划得当时,才发现自己的军队还没开始准备,到那时已经晚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邓世昌说过的一句话:“大清灭亡之日,也许就是新中国成立之时!”我想也是吧,清政府一直轻视日本,他们一直觉得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屿国,掀不起大浪。虽然我也不怎么喜欢日本,那是因为我对日本人的印象就只是烧,杀,强,掠……但从《1894,甲午大海战》当中,我看到了日本人的另一面。在中国和日本一样没有钱买舰的时候,日本天皇以身作则,带头节约,他大概是这样说的:“从我的俸禄里扣钱,明天开始,我只一吃顿饭!”
这不禁令我刮目相看。而中国呢,为了慈禧太后的60寿诞,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在自己的国家面临危难时,中国人却在玩乐,聚众赌博……这也许就是日本人能够打败中国人的原因吧,虽然日本人当初对我们中国是十分残忍的,但是,最起码在自己的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同仇敌忾!
“朝廷腐败,官场腐败,军队腐败,最可怕的是连民风都腐败!难道正要应了那句,海上炮响之时正是我大清灭亡之日吗?”总结两个字,中国当时就是两个字“腐败”。
片中,还有许多令我感动的地方,比如说,邓世昌在国外碰到藐视中国人的外国人,他会为了祖国尊严大打出手,而最后为了祖国,他竟与舰同沉,以身殉职;那只德国军犬,在邓世昌落入水中的时候,不顾一切,拼命地向主人游去……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十分惭愧,我既没有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更没有那么勇敢。
“致远”是达到远方的意思,是邓世昌的军舰的名字。那么,我们又能走多远?
PS:以上是小学生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