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呆呆地坐在破旧的木椅上,望着墙上泛黄的老照片出神。照片上,一个头顶红花,身穿红袄的小女孩笑得灿烂,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透着天真烂漫。这是她的女儿张倩三十年前的样子,也是她唯一的留影。
三十年前的那一天,张爱萍的人生彻底改变,她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儿女双双离奇失踪。三十年来,她如影随形的伤痛始终揉碎她的心,她用尽全力寻找,却一无所获。如今,女儿的笑脸成了她唯一的慰藉,也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张爱萍轻轻抚摸着照片上女儿的脸庞,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她用袖子擦干眼泪,喃喃自语:“倩倩,妈妈一定会找到你,一定会的。”
多年前,张爱萍生长在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家庭。20岁那年,她被迫嫁给了比她大11岁的村里寡夫王强。王强脾气暴躁,张爱萍初婚生活并不幸福。然而婚后,她还是接连给王强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张磊,次女张倩和小儿子张明。
王强对孩子们不闻不问,家里的重担全落在张爱萍一个人的肩上。就在张明才出生不到百天时,王强突然染上怪病,很快便不治身亡,留下张爱萍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王强去世后,张爱萍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为了生计,她只能将三个孩子暂时寄养在亲戚家,自己走进山里砍柴,担着一大捆捆柴火赶到集市贩卖,用微薄的收入支撑这个四口之家的生活。
张爱萍整日奔波劳碌,几乎无暇照看孩子们。儿女只能隔几个月才见张爱萍一面。尽管生活艰难,张爱萍还是倾注全部心血想方设法把孩子们养大。
终于,在张明八岁那年,张爱萍攒够了钱,准备接回三个孩子自立门户。没想到就在这时,一个电话打碎了她所有的希望——
“阿萍,不好了!张明昨晚突然带着张倩不见了!”寄养张明的婆婆语气慌张地说。

张爱萍仿佛五雷轰顶,她颤抖着挂断电话,立刻向婆婆家奔去。果然,婆婆哭诉张明带妹妹离家出走的事实。张爱萍强忍住悲痛,四下打听两个孩子的下落。
“我看见张明牵着张倩往火车站方向走,身后还跟着一男一女。”一个邻居如此说道。
张爱萍的心立刻凉了半截。她疯了似的冲到火车站询问,终于有人证实看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带着个小女孩,上了开往北方的列车。张爱萍这才意识到,她的孩子很可能遭遇拐卖,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她远去。
“倩倩!明明!”张爱萍绝望地大喊两声,便瘫软在地,泪水夺眶而出。一夜之间,她原本黑亮的秀发变得斑白。
从那天起,张爱萍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路。她先后来到各个火车站,向来来往往的乘客详细询问孩子的特征。时常几乎睡在火车站,每逢有北方来的列车,她就挤上去四处寻找痕迹。
白天,张爱萍就在村里和周边地区贴寻人启事,走街串巷找信息。晚上,她便独自一人去附近的公路和小巷寻找,仿佛要将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角落都翻找遍。
即便天寒地冻,她也笃定的走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线索。夜深人静时,她会站在路边,眺望北方的灯火,祈祷孩子平安。路过的行人见她满头白发,独自在夜里寻找,都不禁为之唏嘘。
张爱萍寻找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使双腿酸软也不敢歇息。她憔悴的身影常在村民口中提起,大家都称她为“疯妈妈”。然而疯妈妈的眼中只有失踪的儿女,周遭的异样眼光与议论于她构不成任何阻碍。
日复一日,张爱萍如行尸走肉般搜索着。春去秋来,寻亲的路遥无期,她的头发越来越白,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依然坚定。
终于,在张明失踪的二十年后,张爱萍收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断断续续传来熟悉的孩子声音:“妈,我是明明......”

原来,张明也是被拐卖,一路迁徙到了河北石家庄。他在一个砖厂做童工,生活苦不堪言。多次逃跑失败后,他才设法找到张爱萍。然而二十年的磨难让张明神智不太正常,对妹妹下落的事毫无记忆。
张爱萍欣喜若狂地把儿子接回了家,母子相拥痛哭。然而张倩的下落依然成谜,张明也无法提供任何线索。张爱萍原本燃起的希望之火就这样再度湮灭。
之后,张爱萍继续居住在破旧的村屋,日复一日等待女儿的归来。大儿子张磊数次劝说母亲与自己同住,但张爱萍始终拒绝——她要守在这个女儿熟悉的地方,生怕哪天女儿回来,却找不到妈妈和家。
又过了十年,当张爱萍已经丧失希望之时,一个电话再次点燃了她心中的火种。那是一位寻亲志愿者的来电,告诉张爱萍他们在网上发现一个女子,与张倩的特征高度吻合。
“这位女子叫李芳,现居河北。她说自己小时候每年四月初八都有个碰红鸭蛋的习俗,这正是您老家的风俗。”志愿者兴奋地说,“如果她真是张倩,那离家出走时应该七八岁,现在三四十岁了。”
“天啊!太好了!”张爱萍激动得浑身发抖,内心燃起久违的希望,“你们快帮我联系联系她!”
原来,李芳年幼时也是被拐卖到河北乡下,被一个无子的夫妇收养。尽管养父母对她很好,但是她一直难以适应村里人异样的眼光。她心里明白自己有个迷失的家,一直在暗地里寻找下落。
在收到寻亲志愿者的来信后,李芳欣喜不已。她详细讲述了自己儿时的家乡环境,与张爱萍的故乡非常吻合。她也提到小时候母亲给她染红指甲的习俗,正是张爱萍的做法。
为了确定真伪,寻亲志愿者为她和张爱萍拿去了样本检测。一个周后,比对报告书证实——李芳就是张爱萍失散30年的女儿张倩!
当张倩踏上回家的列车时,内心激动又紧张。她童年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翻涌,既熟悉又陌生。她不知道失散多年后见到母亲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但牵挂和思念早已融入骨血,即使过去30年,也不能掩盖她内心的那一丝亲情。

与此同时,张爱萍早已在村口守候多时。她盘坐在路边,手里紧紧攥着女儿的老照片。她知道这么多年的等待就要落幕,失散的母女终将重逢。
当火车驶进站时,张爱萍颤巍巍站起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人群。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妇女,她的背影那么熟悉。张爱萍猛地睁大了眼,泪水再也忍不住沿着皱纹流淌。
“倩倩——!”她猛的扑向那个背影,紧紧搂住了女儿。30年的分别与思念化作眼泪,她抱着女儿痛哭失声。旁人都为这母女重逢的场面感动落泪。
“妈,我回来了。”张倩也泣不成声。
张爱萍抚摸着女儿的脸,细细端详她日渐老去的容颜。多少个日日夜夜,她想念的都是女儿稚嫩的脸庞,如今女儿已经是一个中年妇女。然而不变的,是她脸上与骨子里的亲情。
重逢的喜悦冲淡了过去的痛苦与遗憾。张爱萍笑着拉起女儿的手,步履蹒跚地向家的方向走去。
张倩回到老家,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陌生。她指着窗边的木桌对母亲说:“我们小时候常在这里写作业的对不对?”母亲微笑点头。
张明看到妹妹回来也激动不已,向她不住地道歉。张倩摸着哥哥白髻般的短发,感慨他也老了。
村里为张倩举行了隆重的认亲仪式。乡亲们纷纷上门祝贺,向这个坚韧的母亲致敬。
仪式结束后,母女俩依偎在一起回忆过往。尽管被拐卖的痛苦永远刻在张倩心中,但和母亲重新在一起,她觉得一切苦难都化为乌有。
面对生命给予的残酷考验,一个母亲用三十年的等待与寻找诠释了什么是毋庸置疑的母爱。而一个女儿三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也证明了亲情的伟力可以跨越任何时间与空间。
不管命运怎样折磨拆散,用爱串联的心最终会在某一天重新相逢。相信天长地久,母女必定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