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应征入伍,光荣当兵,而且还是一名水兵。水兵,是水面舰艇兵的别称,待遇高:灶是水兵灶,工资、津贴比岸勤兵高一倍;冬季军装,纯正毛尼制式;皮鞋,正宗牛皮、高腰。那个年代,党和国家给予水兵这么高的待遇,足见对海防建设和海军官兵的重视与厚爱。冬季出海时,蓝色毛尼军装在身,黑色锃亮皮鞋穿上,宽大武装带拦腰一扣,百余名水兵齐刷刷地“站坡”艇舷一侧,汽笛长鸣,穿越海空,其威武与雄壮,无法言说。

水兵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辛苦,而且是格外的辛苦。当上水兵,就意味着以舰为家、以海相伴。踏浪蹈海,犁波耕浪,巡逻海疆,是水兵的常态乃至生命的全部。最难忘的,是入伍当年春节期间的海上战备巡逻值班。大年二十九傍晚,艇上接到上级下达的节日战备巡逻值班任务。当时已是万家灯火,户户团圆,过年的炮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随着艇长离码头部署的下达,舰艇在剧烈的机器轰鸣声中,向着海空拉响三声汽笛,驶离军港,渐次向深海驶去。
子夜,寒潮袭来,大海如烧开的水,翻腾着、咆啸着。平时停靠在军港上的“庞然大物”,此时在茫茫大海上,小如一舟,轻如一叶。巨浪与海涌时而把舰艇托举很高,时而又把舰艇抛入海中。艇像着了魔似的,一会儿腾空跃起,在海空中扭动着庞大的身躯,一会儿又重重地砸入海中。半天,摇晃着笨重的“脑袋”,艰难地冒出水面。

开始,新上艇的战友们还能抵抗短暂的眩晕,时间稍长,不少人开始胃里翻涌,于是对着大海“哇哇”呕吐。起初,吐的是食物,食物吐完了,就开始吐胃里的胆汁,黄色胆汁吐完了,就拼命地干呕。干呕会造成胃部剧烈痉挛与强烈摩擦,有的战友竟吐出了粘条状的血丝,疼痛让他们大汗淋漓,内衣透湿。但战友们仍然坚守在战位上,不少战友身边放个铁桶,一边在战位上值班,一边往桶里呕吐。
晕吐最厉害的,是雷达班的一个战友,极为难受时,航海长怕他出意外,就用背包带把他绑上,固定在战位上。大年初一凌晨,这位战友晕吐得脸色蜡黄,痛不欲生,突然喊着要解绑带,一边解一边大声地喊:“我受不了啦,我不想活了……”说完解开绑带就要往大海里跳,吓得航海长和雷达班长拦腰把他抱住,死死地把他摁在战位上,并派专人看管和保护……

一周后,当我们完成海上战备巡逻值班,返回军港,大多战友疲惫至极,黑瘦了一圈。当晚,军港里播放着《军港之夜》,我们在“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的歌曲声中酣然入睡。
值得自豪的,是我所在的艇曾担负护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任务。1986年10月12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应邀来华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政府对女王来华行程安排与安保工作十分重视。按计划,女王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广州,并在广州进行短暂访问后,乘其随行的豪华游轮去往香港。
女王抵京的当天,我们艇就接到了海上护卫任务,遂与南海舰队的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在珠江口集结。记得,在女王抵达广州的前两天,我们就开始日夜不停地海上巡逻与警戒。为壮国威军威,我们把三艘舰艇的每块甲板、每个战位都刷洗保养得锃亮,军装都熨洗得笔挺,皮鞋都擦得锃亮。护航行动中,编队分前、左、右等距离匀速护航。出色的表现和良好的中国军人素养,感动了女王。抵港后,女王向编队发来电报:“谢谢中国水兵,你们真棒!”

1988年,中国海军在南沙群岛开始了维护主权行动。此时,我在海军某军级政治机关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相关活动。南沙守礁战友,忍着高温高湿高盐极端恶劣环境,面对波诡云谲复杂军事环境,建礁守礁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听说守礁战友随行带去的军犬初上礁时,寂寞得整天对着海天狂吠,时间长了,趴卧在礁上,连叫都不叫了,数月后,高温高湿高盐造成的风湿,使军犬都无法站立时,我不禁泪流满面。当了解到英勇的海军测绘官兵一边在南沙海域测量,一边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时,我为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护国行动,彻夜难眠。战友们这种不顾生死、为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不正是中华优秀儿女数千年优良品德的提炼凝结与真切体现吗?

责任与使命,促使我拿起手中的笔,记录和歌唱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撰写的《南沙水兵斗鲨记》等新闻作品,先后在《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等报刊专版头条位置刊发。随后,我开始努力用文字激昂斗志、凝聚军心。采写过“八·六”海战战斗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麦贤得等战斗英雄和群体;宣扬“舍己救人的模范战士”刘志艳的先进事迹,受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肯定与批示,刘志艳还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时光飞逝,岁月无痕。弹指间35年过去了,我从一个保卫国防安全的海疆卫士到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门卫士,数十年间,我把融入血液、刻入骨中的兵心军魂,带进了工作中、化在了行动上。我时刻警示自己:
无论人在何处、身在何岗
都要像一名战士那样
忠诚于党、热爱祖国
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
一声召唤即出征
一声令下即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