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九台区兴隆街道前岗子村的花海养殖基地丰收。虾塘里,养殖员一网下去,一只只活蹦乱跳、个大肉肥的南美白对虾被捕捞出水。
“南美白对虾不是海虾吗?是如何在池塘里养殖的?”“虾苗经过十几天的梯度淡化,盐度达到千分之二就可以适应池塘水质。”养殖基地技术员张洪华说。在我市渔业科研及推广部门的指导下,今年,基地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25亩,从标苗、养殖到捕捞总共历时115天,总产量1.5万公斤。
作为高产量、高收益的养殖虾种,南美白对虾虾壳薄、个头大、味道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但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监测水温、调节水质、控制密度……整个养殖期,基地为白对虾生长提供了极佳的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
“今年,咱们基地的虾苗成活率达80%!在农村养殖南美白对虾,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技术和水质。”张洪华介绍,南美白对虾是具有广盐性的虾种,淡化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标苗期千分之八的盐度逐步淡化。养殖过程中,还要定期投入微生物试剂,通过“菌藻平衡”调节水质。
品种好、技术优、收益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推广,不仅丰富了乡村产业,更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带来了养殖新灵感。前岗子村党总支书记刘景田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每公斤100元计算,相较于常规水产品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收益提高了60%,每亩收益可达1.5万元。”刘景田说,他们会把基地养殖的白对虾存放进冷库,并打包成精美的礼盒,一部分作为景区的特色产品,一部分由客商集中销售。
近年来,我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积极依靠科技发展绿色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引进名优特水产品种,推广养殖新技术,培育“新农人”、丰富“菜篮子”……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应用,带动更多农户水里“捞金”,有力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