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

2025年01月27日 阅读 (55)

1.《新安汪氏谱系繇历》/晋/汪旭

晋成帝咸康二年丙申三月,诏天下索诸谱,淮安侯汪旭上表:

臣旭言:臣等千载有幸,奉诏品量分别姓氏。臣承黄帝之后,玄嚣之苗裔,周武王弟周公旦鲁伯禽之后。至成公黑肱支子汪,封汪侯,食采颍川。臣四世祖文和,汉建安二年为会稽令,因渡江而家焉。子孙遍布诸郡,无不簪缨。以臣无功,蒙用领授护军司马、丹阳太守、淮安侯,食邑三千户。索臣繇来,谨治旧谱婚宦职状,诣阙拜表以闻。臣旭诚惶诚恐,坐罪谨言。

附录: 《敇付尚书佐著作郎袁彦叔》

袁彦叔曰:臣读汪氏家谱,云汪氏承周之苗裔,伯禽之胤,成公黑肱支子汪侯之后也。谥命族姓,观经传子史,实是不虚。汪锜、汪量,名宦周秦之朝。汪胜、汪晃,德超汉世,显著风烈。品流汪氏,可证纲宗胄族者矣。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1)

2.《唐越国公华上谱表》/唐/汪华

臣华言:臣奉明诏,责臣家状姓谱,齐贵贱之繇来,品源流之优劣。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臣伏阅旧谱,分封创于姬旦,得姓始于汪侯。枝叶相承,代膺簪绂。或腾芳周室,或著义秦朝,冠冕蝉联,悉称良最。暨汉建安之岁,臣十三代祖文和,荣膺墨绶,治任会稽,遂居江左。牧守建抚之荣,令书握兰之望。源流不惑,代次无疑。如臣何功,蒙恩再锡信圭,授左翊卫白渠府统军,以备宿卫。臣今谨缮写一通具婚姻职状,进奏以闻。臣华诚惶诚恐,顿首顿言,谨首。

附:

按唐太宗时,崔、庐、李、郑诸族矜负世望,子孙虽衰,他族欲与为婚姻,必多责财币,人谓之賣婚。上恶之。贞观十二年,诏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今狐德棻,偏责天下谱谍,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右膏粱,左寒畯。专以今朝官爵品秩为高下,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氏族志》。

太宗曰:我今定氏族者,欲崇我唐朝人物冠冕,垂之不朽,何容纳货旧门,乡声背实,而卖婚以为荣。遂以李为第一,崔为第二。

录自:《新安汪氏谱系繇历》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2)

3.《唐玄宗开元五年丁巳族望敕》/唐 /汪芬

开元考定从前至今族望

先奉敕旨:四海望姓家,永徽六年考二十六姓,与诸姓不同,各得出处远近。其乾封元年,君羡考定,至今依令。

武阳李 荥阳郑

陇西牛 并州郭 上党陈

河西汪 安定皇甫 中山鲍

河间刘 雁门夏

右件十姓为国之柱。

武阳贾 白水张

扶风马 京南叶 陈留王

冯翊赵 蒙扶水 翼赵苏

京兆杜 河内苟 梁山钜

南阳何 岭南庞 安定胡

高阳许 南阳侯

右件十六姓为国之梁。

敕旨天下诸州,百姓婚姻不同者,价纳不依诏处分者,准敕合徒二年。诸余可结为婚者,一百五十,改之主者施行。

开元五年四月八日下。

按: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望,请改之。乃命孔志约、吕才十二人,刊定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显庆四年,书成,号改《姓氏录》。

时李义甫为子求婚于山东之族不获,恨之。以太宗旨劝帝诏后魏陇西李氏等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三品以上纳币不过三百疋,四品五品二百疋,六品七品百疋,悉为归装,毋得受倍门财。然俗尚不能禁,往往自称禁婚之家,益增厚价。

中宗景龙中,柳冲复请修其书,诏魏元忠、萧至忠、徐坚、吴競等及冲修之。会元忠物故,至玄宗先天时,复诏柳冲、徐坚、魏知古、陆象先、刘子玄等讨缀,书成,号《姓系录》。开元初,诏冲与薛南金复加刑纂,乃定冲之录,以海内望姓为右姓。

录自:《新安汪氏谱系繇历》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3)

窃闻龟图启宇,爰摽纪代之书;鸟篆开少,先著世家之录。莫不辉洪源于往诂,焕然祖于前经。将二曜以前趋,遂四时而并运,寻流乃知其始,摘蕊必识其根,厥绪灿然可得祥矣。轩辕受箓,战涿鹿而垂衣;西伯居岐,奋戎衣而克受。周公复于明辟,伯禽剪伐戎夷,畀五等之上公,监百里焉。曲阜分封支子,食采平阳,汪氏之繇实基乎此。暨汉建安之世,祖文和位宰会稽,因兹攀卧,遂尔淹留。或新都而筑室,或宣歙以开家,迁徏无常,宗支渐远。兹故续书谱谍,庶易寻源。爰自周汉迄于今代,英名婚宦罔有断遗,冀万古传芳,千龄不朽耳。

开成四年岁在已未孟冬一日,渡江后十九世孙芬序

时年八十一

邑人王统校。

(汪尚琳纂修《[新安、江西]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明嘉靖十四年刻本)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4)

《传》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礼乐之所由兴也。"又曰:"礼祖有功,宗有德,而著于后嗣也。"尚之也,自其昭穆有仪,宗祀称奉,史述世家之盛事,无世录之常。此家事录之所由作也。盖国家之事则同,而臣子之分不异。晋之初,楚之梼杌,鲁之春秋,皆一国之事,诸侯之史也。新安汪氏乃士族名家,子孙蕃衍,世代衣冠。故知其积功者,有所来矣。此乐其所自生不忘其本其传之谓乎。厥后秀茂名盛,乃越国公胸襟澄净,潇洒出尘,慨然有谱,刻诸子以流其传,可谓之兴感矣,其荣氏者果矣。

(清汪寿康主修,清汪德聚编修《[江苏武进]汪氏家乘》清同治十三年馀庆堂木活字本)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5)

6. 《汪氏宗谱跋》/宋/苏轼

谱之义备是矣,余复何言。愿谱之修,非徒以溯源流,夸阀阅,纪族属而已也。惟自今务各反求诸心,力行其善,以无遏先人之光,而俾世世子姓足法焉,斯可矣。否则,宁不有愧于尔祖乎?尔汪氏其懋之哉。

龙图阁学士苏轼著

(汪之进等修《[安徽南陵]越国汪氏宗谱》1942年木活字本)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6)

邓林之材,纷数蓊苑,其茂甲天下,本之固也。昆仑之脉,汪洋浩荡,其流亘荒陬,源之澄也。名宗望族,蔓延鼎盛,其光照来裔,泽之厚也。木不培故椔,水不导故泽,宗不振故坠,是以君子忧之。汪氏起周同姓,食采颍川,丕振公族。东京之末,文和以篪、箙策勳,遂徙江南;晋阳之首,英发以桓、袞全节,大蕃歙土。于是汪之望益著,而族益大,流布九围,渐至迷离。唐録告讫,五季迭起,群雄蝟作,鼎沸之余,曲籍不存,故家遗俗班班可考者,已无复什一矣。而况罹靖康建炎之变,有不绝如线几何哉。惟汪氏之族,绳引碁布,毫发不移,数百载而上,邱厚拱木历历可指,非其子孙之贤能世其家,吾点不若是井井也。基仲袭累叶之腴,又善自振拔以张其宗。比因渥恩伏阙陈款,圣天子假宠元臣,锡以制诰,岂非希世之隆遇也哉。基仲重辑本谱既成,请予题其末简,乃不辞而书之。

宋端平二年乙未秋闰月,敷文阁学士、通奉大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休宁开国男、食邑九百户程秘书。

(汪泽柄等修《[湖南醴陵]醴南汪氏七修族谱》

1932年龙西堂木活字本)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7)

8.《宋汪氏谱序》/宋/朱熹

新安汪氏其来旧矣,族之显贵,殆非他姓可比。推原所自,盖由鲁成公积德殷厚,又得夫人姒氏仁孝慈惠以辅佐之,是以仁恩之广被及生民。天厚其报,特显灵异,故有游白兔岩之梦遇虹绕身,感而生子焉。有汪子之文在其手,遂以名之。及长,相表奇异,志气超凡,仕于鲁为上大夫,建大功,食采邑,嗣爵位,拜将军。列于六卿司马郡守县令者,自周至于汉晋唐宋,与国匹休。逮侯之三十一世孙文和为龙骧将军,始渡江迁会稽令,遂家于歙。四十四世孙华,值隋末唐初,以讨贼有功,食邑三千户,进爵为英济王,庙祀至今,朝野重之。王之子九,悉受恩封。其后裔散处四方者,簪缨圭组辉映史册,或一脉六世而咸登甲第,或兄弟十人而并显当时,封王者五,封公者十,其余位冢宰、列总帅、名魁天下者,代不乏人。且子孙虽多而尊卑之分截然,宗族虽盛而亲疏之等昭然。若春秋祭扫,吉凶庆吊,衣冠相聚,纯乎仁厚之风,蔼然雍睦之族。贫富虽有不齐,皆念本同一气,不恃富以欺贫;贵贱虽有不敌,皆能崇正族义,不以贵而凌贱。至若四庄之彻十世同居,蔼吉之风古所未有。此汪氏族谱之作,大有功于世教,而视他族为不侔矣。为后来者,能思先世忠孝节义、笃厚其庆,则其光显前烈、启佑后人,又岂不有补于世云。

宋淳熙十五年戊申九月甲戌,直秘阁修撰、崇正殿说书新安朱熹序。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8)

丁未春幸邀,圣恩未遑,归里重九,前二日接到波余汪世伯贺书一函,内载伯与,观澜五先生,及诸族人纂修家乘徵序于鸿父,鸿父之序已弁其首,兹又倩鸿作跋,鸿本不敏,览书之下不性赧然,惟是伯与鸿父文字订交多,历年所鸿于趋承时久,承教诲。伯本鸿所尊敬者,而观澜先生同诸族人,素有芳名,亦鸿所仰慕,敢曰弗胜厥任,敬谢不遑,兼恤烦劳,而莫为之作,以达嘉命乎哉。窃思谱为大端,洵非易作也。谱有条例,不可不遵;谱有宪典,不可不法;谱有图系,不清则支派忧其紊;谱有字讳,雷同则名分虑其淆;生殁配葬,有或阙,则后人之抱憾良多;硕德贞节有弗彰,则先泽之就湮不少;以及立宗规,立家法,皆当不过不遗,始可为后世子孙遵循,而勿替凡。若此类,非有卓识者不能条分缕析,编缉以成书谱,不易作,岂虚语哉。然汪氏之谱幸有波余、世伯、观澜先生同族诸君子,共理其事,又何不精不详之有足议欤。爰为之跋,陲寄汪氏谱堂以附于父序之末。

道光二十七年岁次丁未小春既望之吉

赐进士出身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

世愚侄李鸿章顿首拜跋

(清道光二十七年汪朝海等篡修咬根堂《[合肥紫蓬山]汪氏宗谱》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9)

枫林汪氏,吾桐望族也。郡托平阳,依然帝胄,号隆越国,早列上公。自秦汉唐宋以来,上下千余年,朝多忠尽,野有贤能,固已指不胜屈矣。第前人之美,后人弗彰,则谓之不孝。前人之盛,后人弗传,则谓之不才。慈故不论汪氏列祖之大,而请论夫汪氏述祖之人。崇祯壬午秋,扬先烈者叫有若世杰,索宗派者则有若文滨。康熙、乾隆御极时,阅三十载每一修。即道光丁亥年,惇裕、燕玉、仲之、芝兰辈,亦尝纂辑无遗。迄今一启卷,较若列眉,谓非前此之功耶?于戏盛矣!古云极盛难继。何幸经营出入不惮烦难,则渐逵是任。构理文词,不辞心瘁,则月楼司。共议纂修,追远报本,则家廉是倡,不期病笃,厥子元贞善承亲志,遂尔莞筭持筹,一尘不染,而且善写成帙。他如文治殁后,又有启财。若而人之数君子,才虽操刀而伤,心实负山而力矣。予也忝列姻末,今见华乘告成,略为叙之,以见不没人善云。

皇清同治癸酉年季夏月穀旦,赐进士出身、直隶省深州直隶州加五级姻晚吴汝伦顿首拜撰。

(清汪月楼等纂修《[安徽桐城]枫林汪氏支谱》清同治十二年存著堂木活字本)

汪氏宗谱老族谱大全(10)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