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立园:一座“另类”园林的美丽与哀愁
在“碉楼之乡”广东省开平市,有一座非常“另类”的园林,这就是立园。它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十年建造的私家园林,于1936年建成,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华侨私人园林。
谢维立生于1893年,是旅美华侨富商。他的父亲谢圣泮早年就在美国经营“至各堂”药材铺和“环球货品”商行,并在香港设立“佑和办庄”,经营出口贸易、货币兑换等,由于经商有道,积累了偌大的财富。谢维立小时便赴美读书,长大后也随父从商。192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谢维立携妻子回乡,在开平塘口镇买下一块土地,准备兴建立园,将这里作为自己后半生的安乐之所。
立园牌坊,其中“立园”二字为谢维立手书
为什么说立园是一座“另类”的园林呢?因为说起中国古典园林,不管是江南园林、北方园林还是岭南园林,尽管其形制、布局和建筑风格各有千秋,但对游客来说,大都有一个符合想象的框架,譬如翘角飞檐、莲池古树、假山怪石、粉墙黛瓦,以及诸如此类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建筑范式。
然而立园偏偏能够打破这种想像的藩篱,它以一种开阔的胸襟和放眼世界的气度,大刀阔斧地对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进行变革,又结合了传统文化和实用主义,最终形成了这样一座在中国难得一见的中西合璧的园林。
立园占地面积约110亩,分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部分,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和回廊连成一体,形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巧妙格局,建筑风格中西合壁,室内装饰陈设也极为豪华典雅。
谢维立为四个儿子修建的别墅,一字排开,造型陈设均一模一样
立园中的别墅与碉楼,最左侧的“泮立楼”为园主谢维立的居所
走进立园,经常会惊叹于建筑设计不拘一格的实用主义理念,在同一栋楼里,你可以看到罗马式立柱、希腊式浮雕和中国传统的悬山式屋顶同时存在,却又彼此和谐统一,毫无突兀之感,显示出设计者在实用之外,仍然有一些美学上的追求。
中西合璧风格的立园建筑
主人之所以要大费周章从海外运回建筑材料,引进异域建筑风格,倒不完全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洋气”,而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
例如开平曾经深受匪患之害,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就是为防匪防盗而修建的。立园里也有一座碉楼,以传统的造园艺术来看,这座碉楼虽然也别有特色,处于园林中毕竟仍有一些突兀之感。但从防匪防盗的角度,这种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建成的碉楼,却又是最为实用的,也算是有意无意地跳出了传统造园手法的窠臼。
略显突兀的碉楼
再比如,古代造园讲究“无水不成园”,哪怕再小的园林,也会挖一个池子,种上睡莲荷花,养几尾金鱼,或者再造一个凉亭,以显示园主人的风雅闲情。立园中也有水系,甚至了造了一个中式亭子,但这个水系,却是一条运河,其用途并非为了观赏,而是连通外界,方便运送建筑材料,甚至还在河中设置了暗门,以便紧急情况时便于逃生。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立园迥异于传统园林的气质。
立园中的运河
由于谢维立自小便对建筑、诗词、书画颇有研究,熟谙中西文化,是一个很有审美品味的人。因而立园大到整体规划,小到楹联书法、器具陈设等,都不惜工本,务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在立园的每一处,都能感觉到园主谢维立投入的巨大心力。在主人的别墅里,装饰着大型彩色壁画和浮雕,摆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还有在当时国内还很少见的现代化浴盆、马桶、水箱,均为国外采购,连铺地用的彩色瓷砖,也是大费周章从国外运回来的。
当年尚属稀罕玩意儿的浴缸与抽水马桶
地板所用花砖,也是从海外运回
室内陈设典雅华贵
立园中有一栋设计颇为巧妙的建筑,那就是以园主谢维立乳名“毓培”命名的毓培别墅,有意思的是,四个楼层分别采用了中国古典式、日式、意式和罗马宫廷式装修风格。这栋别墅背后,还寄托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原来谢维立的二夫人谭玉英,是一位长相出众、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18岁时嫁给谢维立,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谁知天意弄人,次年谭玉英就因为难产而死。谢维立为纪念亡人,不惜巨资建造了这座别墅,也足见其用情之深。
毓培别墅
除建筑外,立园的园林设计也精巧别致。例如在小花园里,遍植各类花草树木,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还修建了一处极具异域风情的形似鸟笼的“花藤亭”。
可以说,这个规模巨大的园林,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房间,都凝聚着园主心血的结晶,他将自己在海外的全部财产,几乎都投入了这个理想家园的营建之中。
然而,这座耗尽心血建成的立园,谢维立却没有在里面住过一天。因为立园刚刚竣工不久,抗日战争便爆发了,谢维立被迫举家赴美。日军侵占开平后,立园曾被洗劫一空,解放后又因长期无人居住而渐渐荒芜。
立园就像是一位身怀绝技、却因世事变迁再无用武之地的名士,只能在这僻远乡村里孤独终老,让人空生浩叹。
而它的主人谢维立,也从此远居大洋彼岸,至死再未回乡。不知他每当回想起自己设计建造这座“伊甸园”的日日夜夜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想必深重的遗憾是无可避免的。
谢维立先生雕像
所幸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这里的旅游也随之兴旺了起来。作为景点开发的立园也被修葺一新,重新焕发出原有的光彩。然而当我们在立园漫步时,在欣赏它的建筑与园林之美时,想到它自建成之日起便与主人天各一方,又不免感觉到笼罩在立园里的一丝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