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

2025年02月17日 阅读 (50)

本来以为沂河没啥好释读的,不像沭河那么重要。这阵子研读历史,越来越觉得沂水可能被我严重低估了。

所以,请跟我一起来重新认识沂河吧!先通读一遍全文。

《水经注·沂水》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注之。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注于沂水。沂水又东南,螳蜋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径盖城东而南入沂。沂水又东径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又南径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沂水又东南径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王难。魏南青州治。《左氏怜》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径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与间山水合,水出闾山,东南流,右佩二水,总归于沂。沂水南径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莒人归井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时密水东流,径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时密水又东南流入沂。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东南流,巨围水注之。水出巨围之山,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导源堂阜。《春秋》庄公九年,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杜顶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堂阜水又东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径蒙阴县故城北,王莽之蒙恩也。又东南与崮水合,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也。东径蒙阴县,注桑泉水。又东南,卢川水注之。水出鹿岭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斯奔乱流径城阳之卢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刘豨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右合蒙阴水。水出蒙山之阴,东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乱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竟,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其水东北流,人于沂。沂水又南径阳都县故城东。县,故阳国也。齐同盟,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汉高帝六年,封将军丁复为侯国。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径阳都县南,东注沂水。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

沂水南径中丘城西。《春秋》隐公七年。夏,城中丘。《左传》曰:书不时也。沂水又南径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有洛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洛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径蒙山下,有祠。洛水又东南径颛臾城北。《郡国志》曰:县有颛臾城,季氏将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何以伐之为?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也。洛水又东南流,径费县故城南。《地理志》:东海之属县也。为鲁季孙之邑,子路将堕之,公山弗扰师袭鲁,弗克。后季氏为阳虎所执,弗扰以费畔,即是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贺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顺从也。许慎《说文》云,沂水出东海费县东,西入泗,从水,斤声。吕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东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东南趣也,皆为谬矣。故世俗谓此水为小沂水。洛水又东南径访城南。《春秋》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把而祀周公,使宛归泰山之祊,而易许田。杜预《释地》曰:祊,郑祀泰山之邑也。在琅邪费县东南。洛水又东南流,注于沂。沂水又南径开阳县故城东。县,故鄅国也。《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邾人袭鄅,尽俘以归,各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于邾是也。后更名开阳矣。《春秋》哀公三年,《经》书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者是矣,县故琅邪郡治也。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

《鲁连子》称陆子谓齐滑王曰:鲁费之众臣,甲舍于囊贲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郯,故国也,少昊之后。《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公与之宴,昭子叔孙湣问曰:少吴鸟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矣。黄帝、炎帝以云火纪官,太皞以龙纪,少皞瑞凤鸟,统历鸟官之司,议政斯在,孔子从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者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四年,越子末句灭郯,以郯子鸪归。县,故旧鲁也。东海郡治。秦始皇以为郯郡。汉高帝二年,更从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又南过良城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春秋左传》曰: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吴子辞水道不可以行,晋乃还。是也。《地理志》曰:良城,王莽更名承翰矣。沂水于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妃。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圮上,即此处也。建元二年,曹操围吕布于此,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你们读完一遍,有啥特殊感觉吗?我没有,无非就是承认少昊在郯城,颛臾国祭祀蒙山,鄅国在祊河北,还有防城是郑国祭祀泰山的地方。

请跟我一起,来分段解读吧!

《水经注·沂水》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

南岩河南源发源于张家旁峪南山,北源在上土城附近,在松崮顶的一南一北,都是东北流,在龙崖村汇成一川。

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1)

《水经注·沂水》

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注之。

洛预水应该是大张庄河,在南岩河的右侧汇入。大张庄河发源于松山北麓,那松山就是洛预山,河向东北方向流去,在寨山汇入《水经注》的沂水~南岩河。大张庄河被认为是今天沂河的源头。可能就是标准不一样,以前可能以水大为主源吧!

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2)

《水经注·沂水》

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注于沂水。

沂水向东南流去,左侧接纳了桑预水,就是今天的徐家庄河。徐家庄河发源于龙子峪村南的黑山,突然感觉这个桑预水是不是就是桑峪水?上面的洛预水就是洛峪水?东注于沂水,符合交汇处的情况。

《水经注·沂水》

沂水又东南,螳蜋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沂水向东南流去,左侧接纳螳螂河,这河发源于鲁山南麓,整体是向东南流,应该是左注沂水。

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3)

螳螂河九龙泉村附近出土沂源猿人化石,这是和北京猿人同时期的,60万年前的猿人,是山东最早的猿人,很可能就是中华文明的直系先祖。

《水经注·沂水》

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径盖城东而南入沂。

盖县

西汉以故盖邑置,治今沂源县东南盖冶。属泰山郡。景帝五年(前152年),曾封后兄王信为侯邑。东汉永平二年(59年)改属琅邪国,章帝时复故。西晋又属东莞郡,元康七年(297年)为东安郡治。宋、魏不改。北齐徙郡治于东莞县(今山东沂水县东北),省县入之。

盖冶村东的无名河发源于毫山,毫山就是连绵山吧?

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4)

《水经注·沂水》

沂水又东径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于沂。

浮来之水,是今天的红水河,这条河发源于沂山西南的沂山林场,红水河的名字,也让沂河成为发源于昆仑山沂山的赤水,甚至沂山的得名,可能也是因为这条河,这是沂山离沂河最近的通道,古代沿水而行,是北去临朐青州的方便之路。对我的上古世界观,非常重要。

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5)

沂水又东径浮来之山,那这个浮来之山只能是沂河边的曹家崮了。从此处的浮来之山向东到马站的邳乡,这片区域就是邳来之间,曾经属于莒国的。

《水经注·沂水》

沂水又南径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

沿着沂河向下游找,沂水南径爆山西,符合描述的,只能是跋山水库西侧的莺咀崮和南侧柴山了,柴山村有近300年的玄天上帝阁,供奉真武大帝的,此处以前是官道。

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6)

《水经注·沂水》

沂水又东南径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王难。魏南青州治。《左氏怜》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径其城北,西南注于沂。

连绵山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7)

这是沂水城了,小沂水出黄姑山,看来不是按的长度,而是因为知名度高。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