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3月15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能源、环境、局部战争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都日益凸显目前全球价值的缺失和处理全球性问题的制度性建设的效能不足。日益尖锐的资源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断以“文化冲突”的方式来展现。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奠基源之一,为处理人类的困境提供了许多思考资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中华文明自身精神特质的一种阐发,也是对处理全球化时代的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价值支撑,基于此,我国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的提出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的,是中国人整体思路和天下情怀在处理多元化关系时的一种体现。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既互相独立,但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济关系,这是中华文明在新的轴心时代为人类提供的“实践性智慧”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繁荣、促进人类进步。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鄙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不同的文化之间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点,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其他文化的历史、价值观、信仰等,从而拓宽视野、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同时,通过交流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和交流,从而产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价值和贡献,通过文明交流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产生出更加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成果。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坚持个体美和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与“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同之路,发展之本美好之路。当今世界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为世界之大同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为我们带来投资机遇,更是使整个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世界继续向前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只有所有国家全部都联合起来,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迅速。但人与人之间没有了隔阂,人心才会越发贴近,社会才会更加祥和、友爱,当国家和国家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世界才能越加美好和平。大同之处,是通往美好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