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祥林嫂

2025年02月21日 阅读 (47)

《祝福》里社会环境的描写十分经典,它之所以典型,在于它“极俭省”地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把鲁镇年底的天空、地上、家中浓缩成一个“祝福”的特定景象――富人在祝福中享福,祥林嫂在乞讨中死去。这一特写不仅无情地控诉了鲁四老爷等人仗着反动“四权”而吃人的罪行,而且集中地揭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形成的客观原因,增强了这一悲剧形象的真实感。

文章中关于祝福有三次典型环境描写。首先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开篇就是:“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示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第一句即点出了时间,同时也体现了新年的气氛。随后的描写则进一步细化了新年的热闹氛围。然后写到有的人“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有的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制作福礼。作为“年终大典”的祝福在鲁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由此辛亥革命后的农村社会状况可见一斑,封建思想、阶级关系、传统习俗、人们的思想观念乃至贫富差距都依旧如故,甚至可说变得更坏。祝福是“鲁镇的年终大典”,是富人用来迎接福神的,然而对于穷人来说这是一个比平常更加劳累的日子,他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穷人的血汗之上的。这之间也暴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命运性。这不仅仅反映了当时小镇的思想环境氛围,更是揭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环境描写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场景、邻里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漠视以及柳妈的因果报应论共同构成的冷漠而又处处充满迫害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在文章的前面通过“我”视角,对鲁四爷的书房的陈设进行了一段描写叙述,无论是脱落的对联还是陈列的书籍,都能让我们推测出鲁四爷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人,尤其是宋明理学,这必不可少的为下文鲁四爷对前来做工的祥林嫂格外看不起埋下伏笔。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四爷家时,鲁四爷便皱眉,只因其是一个寡妇。当祥林嫂再一次成为寡妇,回到鲁镇回到鲁四爷家做女工,鲁四爷告诫四婶“祭祀的东西碰不得”“是伤风败俗的”认为祥林嫂不配祝福,会脏了祭祀。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的一种封建思想的具象呈现,而在祭祀活动中宗教思想与理学观念尤为突出。这样一来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威力,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祥林嫂再一次成为寡妇,失去第二任丈夫和孩子的时候,邻里的老老少少听她讲故事的神情态度从最开始的悲叹与共情,到人们对她的悲惨故事厌烦甚至当茶余饭后的笑谈来咀嚼,最终成了一堆被人唾弃的渣滓。然而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向祥林嫂伸出援手,而是以一个看热闹的旁观者的身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站在祥林嫂的伤口处,撒盐的时候还不忘跺上几脚,这样的封建礼教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漠视更深层来说是一种精神的迫害。

在封建礼教的基础上,另外一个封建的糟粕——封建迷信,也是造成祥林嫂被命运的另外以环境因素。祝福的本身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是一个跟神学有关的祭祀活动,鲁四爷和四婶因为封建迷信,认为一个寡妇是不干净的,碰了祭祀的东西,祖宗是不吃,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活动。人人都希望通过祝福来祈求来年顺遂平安,身心囫囵的祥林嫂更是如此,更何况她还相信神灵,认为守寡再嫁的自己一定会遭到报应。

然而柳妈的到来,让原本封建迷信思想深厚的祥林嫂对自己的宿命有了另外一层恐怖的想法。柳妈把她守寡再嫁,一人二夫最后前后两任丈夫都走向死亡的结果的罪名安在里祥林嫂的头上,提出了所谓的“阴曹地府”,而最后的祥林嫂只能被阎王割据开来,迫于内心对死后地府的恐怖与现实的压力,祥林嫂接受了柳妈“捐门槛”的提议,然而原本以为自己会得到救赎重获新生的祥林嫂却又踏入了下一个深渊,人们开始在她的身上寻找新一层的标志,戳着她的脊梁骨嘲笑她,她还是那个寡妇,那个封建礼教而又迷信的社会所容不下的人。

这些特定的环境描写,从鲁四爷家的“祝福”到新一轮的对祥林嫂的嘲笑打趣,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下,披着人皮的恶兽,在封建思想的倚仗下,肆无忌惮的“吃人”,这样冷漠而又黑暗不已的种种环境因素的汇合,让我们看到了窦娥悲惨遭遇的种种客观因素的来源,增加祥林嫂形象和悲惨命运的真实性以及感染性,一层一层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逼迫下一步一步迈向深渊。

最后,就是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雪花落在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这是祥林嫂死后,作者对于鲁镇旧历新年环境的描写。雪中的沉寂烘托了祥林嫂人生的凄凉。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感慨油然而生。这一典型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而在小说的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灯火光,接着又听见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这句是过渡句,与前文相照应,渲染了鲁镇旧历新年的热闹氛围。然而越是热闹越反衬出祥林嫂的悲凉,使人联想到其惨死的悲剧。祥林嫂的死的惨状与鲁镇人的热闹祝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体现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无限悲戚。

在《祝福》这篇小说中,虽然没有出现“吃人”的字眼,但祥林嫂的形象显示出她是被封建礼教的观念即社会对女人和寡妇的偏见“吃”掉的。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