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

2025年02月28日 阅读 (52)

步枪打下日军飞机,您肯定要说这是 “抗日神剧”里才有吧。

真实的抗日战场上还真有这精彩的镜头,而且还不止一次。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1)

一、徐存洋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 挺进军十团八连 在 青白口永定河畔 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滚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2)

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二、白乙化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3)

这位八路军抗日英雄叫白乙化。1911年出生在辽阳县石谷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28年,17岁的白乙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为寻求真理,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回辽阳以教书为名,联络四方志士,组织抗日义勇军,转战于辽西、热北、锦西,连战连捷,得绰号“小白龙”。

1933年,抗日义勇军被国民党32军骗入冷口缴械,白乙化含愤回到北平中国大学读书。两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其后,白乙化先后参加东北义勇军、抗日先锋队、华北人民抗日联军。1940年1月,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

白乙化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又有10多年的实战经验。他的枪法很好,被公认全团第一。在指挥平西娄儿峪战斗中,白乙化用步枪3枪击倒3个日军旗语兵,第4枪将日军小膏药旗击飞,使日军指挥中断。

1940年2月,万余日军发动了对平西根据地的十路围攻,十团奉命在青白口一带阻击敌人,日军派出飞机助战,给十团造成很大伤亡。白乙化一面命令战士对空射击,一面从警卫员手中要过一支三八步枪,单腿跪地,瞄准飞机连开数枪,子弹击中驾驶员,飞机摇摇晃晃撞在山上。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4)

战后,白乙化找到飞机残骸,见机上的双筒连体重机枪没有摔坏,便让人卸下来,从中间锯开,分给一营、三营各1挺,从此十团第一次有了重机枪。

三、东海独立团

曾看到一位山东老八路初冶平的回忆,记述1943年的元宵节,他所在的东海独立团二营,在山东荣成市的崖头镇与前来袭扰的日本轰炸机斗法的故事。据这位老八路回忆,前来袭扰的日本飞机是从威海方向飞来,每次都在机翼下携带4枚炸弹。在发现中国军民后,丧心病狂的日机总是先用机枪扫射,恐吓缺乏经验的老百姓卧倒,然后向人群最密集处投掷炸弹。

在初冶平的回忆中,日本飞行员是既残忍又自大的,面对八路军步枪手的射击,反而飞得更低,“低得眼看要擦着屋脊树梢了,机身上的‘红膏药’徽一清二楚,机舱里的日本兵也能看清眉目。”眼看日军飞机屠杀百姓,初冶平也急不可耐地用“老掉牙的老套筒仰身向空中开了两枪”,当然没有效果,只能是“恨得牙根发痒,却有劲使不上,焦躁气愤自不必说”。由此我们看出,面对日军飞机的俯冲袭击,哪怕敌机降到300米左右,单个步枪手也几乎不可能对其造成一丝威胁。

对这个问题,初冶平和他的指挥官龙涛营长和郝亮指导员也看得一清二楚。初冶平在文中自己写道,咱的武器比日本兵的武器差远了,“枪一响,‘红膏药’更疯狂地投弹扫射”。但是,中国的抗日军民,从来都相信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关键要看人怎么发挥武器的作用。在判断日军飞机回威海补充弹药后一定会再次前来袭扰,初冶平所在的营决定展开防空作战,从各连挑选老战士,散开从各个角度,埋伏在日本飞机可能来袭的方向上。果然当日本“红膏药”再次飞到崖头上空时,包括初冶平在内的战士从不同方向同时瞄准射击,结果“大家清楚看见机身周围有许多‘白烟花’出现,果然他不敢像前两趟那么放肆”。

到这里,一次比较成功的地面防空作战已经完成。对步兵部队而言,能够将敌机驱离,已经完成了防空作战的任务。由于日军的飞机总是会充当敌人的眼睛,初冶平所在的营决定黎明前转移,但是仍然在崖头附近的山头上安排了射击组。这支部队的指挥员与日本飞机的斗争经验相当丰富,做事也很稳妥。结果,第二天天未亮,初冶平随营主力刚走出崖头不到二里地,便听见飞机声嗡嗡响起,随后有一颗“亮星”由远及近,但速度较慢,“几乎像停在空中似的”,八路军的对空射击组突然开火,四周枪声骤起,初冶平回忆,眼瞅着那飞机一到崖头便俯冲下去……奇怪的是响后却不见飞机腾起,不知哪位战士反应敏锐,喊道:“打中了,红膏药栽下来了!”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5)

后来,初冶平到现场参观了日本飞机的残骸,日机前座驾驶员被皮带困在座位上当场烧死,后座投弹手虽然跳伞但却因为伞包故障摔死。初冶平还回忆,飞机上的机关炮已经烧毁,日机机头有一架长单管望远镜完好,飞机的蒙皮为丝质的。这是一架三菱生产的九九式袭击机,这种飞机可携带四枚50公斤炸弹,驾驶员前方有筒形瞄准具,后座有一挺7.7毫米的机枪。不过,在山东解放区的官方战史中,这个战果的时间与初冶平的回忆有所出入,为“1943年5月1日,胶东军区部队于荣成县崖头镇附近击落日机1架”。

四、宋岭春

还有一位神枪手叫做宋岭春,山东平度人,1925年1月,生于蟠桃区大杨召村一贫苦家庭。宋岭春从小不喜欢说话,但却很喜欢观察事物,他经常盯着地上的蚂蚁、天上的飞鸟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此外,他还酷爱打弹弓、投石子,他从近到远,再到更远,不断挑战自己。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6)

家人对他的举动一直不解,村里的小伙伴也以为他是傻子,都不怎么喜欢和他玩。但宋岭春有一样是别人羡慕的,那就是他打弹弓、扔石头都非常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要观察仔细,再小的东西也逃不出人的眼睛。

长大一些后,他跟随村里的老猎人进山打猎。在大冬天里,为了打到猎物,他经常趴着雪地里一动不动等待着猎物出现。老猎人告诉他,作为一名枪手要气定神闲,人枪合一,枪就是人、人就是枪,一枪毙命。为了训练他,老猎人还经常拿一些细小的东西给他练枪法和眼力。在夏季里,宋岭春甚至将蚊子用细线绑在蚊帐上观察。

1942年3月,宋春岭加入了蟠桃区区中队,上战场打鬼子,保家卫国。在战斗中,他常常能将运动中的鬼子一枪毙命,弹无虚发,成为了队里唯一的狙击手。

1943年从1月到10月,宋岭春参加大小战役十多次,光放冷枪射击就杀了23个鬼子。众多的日军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都毙命在了他的枪下。

1943年初冬的一天上午,宋岭春正在山头放哨。突然,4架膏药旗飞机出现在空中,并不断往下扔炸弹。宋岭春立刻通知大家,躲到山沟之中隐蔽。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7)

敌机不断沿着山沟低空扫射轰炸,气焰相当嚣张。由于缺乏防空作战武器,鬼子的飞机飞得很低、很慢,几乎是贴着地平线来。

猎人的直觉让宋岭春觉得,自己可以试一试将这飞机打下来。但是用步枪就想打下飞机,简直是天方夜谭。宋岭春眼睛一直盯着飞机转动,不多久,宋岭春发现一架飞机一直在他上方100多米的地方盘旋。

宋岭春摸了摸手中的三八大盖,将一颗子弹塞进了枪膛,默默将枪口对准了飞机。飞机依然在他眼前转来转去,宋春岭眯着一只眼睛,寻找着机会。突然,他眼前一亮,飞机转弯过来时,他清楚的看到了驾驶室里的飞行员。

他迅速朝着飞行员开枪,子弹准确地打进了飞行员的肩胸,机舱玻璃罩被打得粉碎。飞机摇晃了2下,立即失控,一头栽倒在山脚下,爆炸声响彻山谷。其他几架飞机吓得迅速拉升,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从徐存洋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什么(8)

宋岭春一枪打下飞机的壮举一时间传为美谈,他也因此荣获了大功1次。

我们认为是神乎其神的事情,八路军愣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止一次的创造着奇迹。他们就是这样一支传奇的队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一直不被看好、被轻视,但就是要把你打疼、打服、打到听话,给你划条线,就是让你不敢越这雷池一步。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