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尹桂芳又演《何文秀》。这时,她早已经有了24年的演艺生涯,表演艺术炉火纯青,尹派唱腔也早已蜚声海上。
她与剧团的同志一起整理《何文秀》这出戏,删除了一些陈旧的情节,加强“哭牌算命”的音乐美感。
尹桂芳感觉到传统的越剧曲调都不适合表现这一段的潇洒情趣,不是过于深沉就是偏于轻快。后来一兄弟剧种的同行提议向评弹借鉴,评弹曲调风味与越剧接近,尹桂芳一听便直赞好,于是,在作曲家连波老师的帮助下,她将评弹的曲调进行越剧化用于“算命”一段。演出之后,观众十分喜爱,尹桂芳版本的《何文秀》终于成了越剧《何文秀》的标杆,也成了尹派的“王牌戏”!
纵然时隔几十年,观众也忘不了她头戴书生帽,身着一袭蓝衣,端坐在书桌后,双目神采飞扬,一边“装模作样”打着算盘,一边行云流水地吟唱:
时辰八字排分明。
文秀要算自己的命。
别人的命儿我不会算。
自己的命儿我算得准
啊,妈妈我一不褒奖。
二不奉承,照命直算。
妈妈听道:
左造男命二十一。
命里规定说终身。
他祖上家业全无份。
自立成家闯前程。
出身原是官家子。
父母爱他掌上珍。
上无兄来下无弟。
他是无姐无妹独一人。
一周二岁娘怀抱。
三周四岁离娘身。
五岁六岁无关口。
七岁八岁上学门。
九岁十岁有文昌关。
十一十二倒安宁。
十二算到十七岁。
十七岁上有灾星!
十七岁命犯天狗星。
无风起浪波涛生。
朝中奸贼来残害。
害他全家一满门。
只有此命能逃生。
他是穷途落魄去飘零。
可比瞎子过竹桥。
破船渡江险万分。
幸得红鸾喜星照。
路逢淑女私赠银。
男无聘金为表记。
女无媒证自成亲。
十七算到十八岁。
十八岁又逢大难星。
牢狱之灾飞来祸。
人命官司带在身。
命犯小人暗相害。
受屈含冤命难存。
啊,妈妈。
此命是还好呀,是还好。
幸亏又逢贵人星。
贵人相救得重生。
十八过去十九春。
独占青龙交好运。
今年正当二十一。
金榜得中做公卿。
目下夫妻可相会。
破镜重圆得欢庆。
你们休要不相信。
我此命算来一定准。
他命中实在不该死。
目前还在世上存。

算命,本是古代的一种职业,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日期生长地域或面貌风度,或一些别的信息,对人一生的际遇进行预测,其中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古人生存在有神论的社会氛围中,一般人比较相信算命先生的话。新中国以后,算命被当作是陈腐迷信,又加上科学普及,今人对算命说法大多抱质疑态度。
但这一段何文秀的“算命”却是算得半点不差,一五一十实实在在,因为人家算的是自己的命,亲身经历,怎会有假。
有戏曲评论家撰文说:“如果要求一位西洋古典歌剧的作曲家、歌唱家去谱写演唱介于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曲子,对方肯定会产生困难,而尹桂芳却做到了。这一段中’幸亏又逢贵人星,贵人相救得重生’一句在说与唱之间,旋律若有若无,妙处可以意会不能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