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况构成了人的命运。人的命运与人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所谓人生存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它泛指人的所有感官所能直接与间接、主动与被动、科学与不科学地接触到的一切客现存在。
人的命运与环境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环境决定人的命运。人的命运取决于人的能力,人的能为取决于人的思想一一人对环境即客观存在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是由物质即人的感官所能接触到的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因此从理论上讲环境决定人的命运顺理成章。
从现实来看,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星体的运转,都是宇宙客观存在的无数星体之间的引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巨大的星体如此,更何况在地球这个人类的大家中的小家与个人,其生命的自然与社会运动都是客观环境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人的体力来源于食物在胃里的消化,人的能力来源于其大脑掌握的有限的知识指导下的科学与不科学、主动与被动地对各种环境作用力的接受与转化。
同班的学生,同样的学校、老师教材,在如此众多的相同环境下,为什么学习成绩相差很大呢?有人用哲学的内外因辩证关系解释道:这主要是虽外因相同,而内因不同。所谓的内因即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方法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内因起决定作用。
然而,每个学生的内因都不是天生的,它是不一样的父母,不一样的课外读物,不一样遇到的人和事等众多不同环境的产物。正是这些不同的环境造成他们内因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异。而不同的学习成绩即对自然与社会规律的把握程度,又是形成不同命运的最重要的基础。
枚不胜举的事例证明了环境对人的命运客观存在的决定作用。
环境决定人的命运,但是人不同于世界上没有生命的物质完全是环境的奴隶。由于人是地球上最特殊的有生命的物质,他具有其它任何生命所沒有的以文字为载体的能动意识。人同所有环境发生的众多关系,不同程度地要通过人的意识即思想来实现。
因而,人可通过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规律的掌握,深入地认识环境对人的作用力的好坏、优劣及大小,从而科学地选择与利用环境,创造与组合新的环境,通过这些能动的社会活动来科学地接受环境的作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人自身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对于每个人来讲,其语言与文字的论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论说能力取决于他对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理论为主的客观存在的接触范围和把握程度。如果一个人坐在武侠言情小说的“深井"里来“观天",他永远也不能有较高的阐述自然与社会规律的演讲与写作能力。
每个人都可通过对各种书籍的选择与利用来左右自己的论说能力,家庭学校社会也可通过创造与组合不同的文化氛围来影响成员的论说能力。人的论说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客观事实证明:人可通过对环境的科学选择与利用、创造与组合来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把握命运的水平。
人对环境的改变与利用具有历史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是人们选择与利用、创造与组合环境的基础。如果脱离实际去改变与利用环境,必然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一九五八年,为了改变中国钢铁工业落后的局面,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练钢铁热潮。在广大农村也不顾当地的自然与社会条件,把成千上万的没有技术与文化的农民广泛组织起来,参加建铁炉炼钢铁的运动。结果不仅没有炼出多少钢铁,反而耽误了农业生产,得不偿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大量的事实证明人改变与利用环境具有历史局限性,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环境对人命运的决定作用。但是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对环境的选择与利用、创造与组合,也是一篇永远做不完美的大文章。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前提下,人对环境的改变与利用的能力越来越大,其主要体现在人支配的空余时间与剩余财力越来越多。
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把有限的时间与财力多用在创造与组合有利于人健康发展的新环境中去,多用在选择与利用良好的环境方面,使自己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协调。坚决纠正听天由命及随意与盲目地改变与利用环境的错误行为,坚决抵制奢侈淫乐、荒诞无耻地创造与利用腐朽的社会环境的自杀性行为。只有如此,人的社会生命才能像人的自然生命那样尽可能预防疾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总之,只有准确把握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科学地优化与利用环境,趋利避害,变小利为大利,高效地接受环境的能量,从而提高能力,求得最好的命运,由环境的奴隶变为环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