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离异打工妹,在超市打工,遇到一个外国人。
她觉得外国人都能爱喝牛奶,就笑呵呵地推荐那人买她柜台里的牛奶。
老外看了一眼小琴,一口气买了十袋!
之后,老外就隔三差五地来小琴这买牛奶,每次,都买不少。

打工妹方琴收到老外一张纸条
一天,在超市打工的小琴,收到常在她柜台买牛奶的一个老外塞过来的一张纸条。
老外递过来的纸条上自称是“嫖客”,还说“我喜欢你的扬声器,你的微笑点燃我的日子”。
小琴看到纸条上这些驴群不对马嘴的话,惊呆了。心想:
看着这张纸条,小琴只是苦笑了一下,根本没理会,也没把这当回事儿。

约翰在超市
小琴名叫方琴,在超市里打工,是个农村女子。
她在超市负责推销牛奶。
一天,迎面走来一位老外。
方琴就极力推销自己柜台的牛奶——在她的认知中,外国人都应该是爱喝牛奶吧。
为了提高销售业绩,方琴主动发起进攻,用一双笑眼,加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向老外推销牛奶。
很奇怪,不知老外听没听懂方琴要表达的意思。
只见他一直盯着方琴看,然后,笑着点点头,一口气买下了货架上10袋牛奶,这可把方琴高兴坏了。
本以为只是碰巧运气好,老外才买那么多,没想到,第二天,老外又来了,又从方琴货柜买走10袋牛奶。
第三天、第四天……接下来几天,老外都准时出现在方琴的柜台前买牛奶。
有人买自己柜台的货,方琴很高兴。
但是,她也很纳闷儿:这老外是用牛奶泡澡?
渐渐的,方琴觉得有点不对劲:
那老外好像只在她值班时才过来买牛奶,而且,只在她柜台买。
超市里的同事取笑她:
“方琴,你要当心啊,看来,这老外是冲你来的。”
方琴也觉得这老外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是,方琴是个简单的女人,她觉得,光天化日之下,在超市里,人来人往的,老外不会把自己怎么着。她想,只要他买自己柜台的牛奶就好。
每次老外过来,方琴也不强买强卖,只是热情地招呼他买东西。
那之后,老外来的更频繁了。而且,只在方琴当班时过来买。
方琴心里也很疑惑:
自己要学历没学历,要长相,也不算漂亮,脸上又有黄褐斑,没钱,还离过婚,超市里年轻漂亮的小姑娘一大推,这老外专找她买东西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方琴对老外的做法大惑不解时,一天下午,老外在买东西时,递过来一张打印的纸条,上面又是嫖客、又是扬声器又是喜欢的,内容让方琴大跌眼镜。
老外递纸条后的第二天,方琴吓的直接请假了,没敢去上班。
虽然印象中外国人比较开放,但是,怎么会明目张胆到这种地步?
方琴对老外的做法不敢置信。
“请在这里见面”。
那行字下面,老外还歪歪扭扭地画了一个表盘,时针指向下午一点半。
方琴被老外的这封信逗乐了。原来,他是约她在那天下午一点半,到信中照片里那个地方去约会啊。
虽让这封邀请函有点怪怪的,但是,方琴看在老外经常来买牛奶照顾她生意的情分下,前去赴约。大白天的,又是在超市附近,看这老外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约翰给方琴的第一等“情书”
原来,老外约方琴一起到一个朋友家做客。
路上,经过一段很陡的楼梯,老外的一个细心的举动,让方琴心里暖暖的:
只见老外小心翼翼地牵着方琴的手,生怕她一不小心摔倒。
不仅如此,老外一路上都很绅士,对方琴呵护有加。
方琴很感动,也感到很温暖:
她活了30多年,从来没有哪个男人这样呵护过她。
恍恍惚惚的,她感觉一切是那么不真实,就像做梦一样。
约翰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鼓起勇气,把方琴约了出来。
那天,约翰的英国朋友为他们做了一桌子西餐,可方琴吃不惯那些菜:
整个下午,还有那天晚上,方琴几乎都没吃什么东西。
约翰觉得很愧疚。
这次交往,方琴对约翰的印象很好。约翰表示,改天一定要好好招待方琴,给她好好“营养营养”。
在约翰朋友的解释下,方琴也终于弄明白了,约翰第一次给她的那个纸条上奇怪的话语,完全是愚蠢的翻译软件惹的祸。

约翰的手绘情书
随着两人的交往,老外在方琴心里一天天在加分。
后来,约翰的几个举动,让方琴感动的几乎落泪。
一天,约翰邀请方琴去他家吃饭,还当着翻译的面,把他家的钥匙交给方琴——这就等于,约翰把自己的整个“家”,都交给方琴了。方琴又惊又喜:外国人做事,怎么这个快啊?他了解我吗?怎么这么快就把家里钥匙给我了啊?

约翰饿手绘情书
原来,约翰第一次见到方琴,就被她温暖、真诚的笑容迷住了。
买牛奶,只是为了接近她。约翰说:
“她(指方琴)的眼睛太迷人了。事实上,她的眼睛会说话,让人感到很温暖。她的眼睛很漂亮。”
的确,方琴的眼睛,笑起来很美:30多岁了,看着却很单纯,眼睛亮晶晶的,像一潭清澈的湖水。
这种美,胜过白白的皮肤和所谓曼妙的身材。那是一种纯净的、发自内心的美。

方琴
约翰第一次见面,就被方琴那清澈见底的眼神还有她真诚、迷人的微笑迷住了,对她一见钟情。

约翰说起与方琴的初相识两眼泛光
半年后,两个人终于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约翰不懂中文,方琴不懂英语,两个人就这样靠着翻译软件,谈起了忘年、跨国恋。
一格是英国的工程师,一个是中国的打工妹。方琴始终觉得自己配不上约翰。约翰一个月的工资,她赚一年也赚不到。约翰的学历,她再到学校读十几年,也赶不上。
方琴担心轰轰烈烈的爱过去之后,生活归于平静了,两个人还能不能走下去。

约翰与方琴在谈心
他们的交往,亲友一直反对。母亲反对女儿才30多岁,找这么一个老头。
母亲数落她:
“你年纪轻轻的,找这么个老头子,是当爸爸还是当爷爷啊?”
母亲担心约翰国外还有老婆,担心女儿太单纯,被骗到国外去。
站在母亲的角度,老人家的担心不无道理。
方琴也没有被甜蜜的爱情冲昏头脑,她始终保持一份理智。
方琴找到约翰,很坦诚地说出了家人和她自己的顾虑。
结果,令方琴没想到的是,约翰只说了两个字:结婚。

约翰与方琴确定恋爱关系
约翰说,很多朋友也警告他:“西方人跟中国人结婚是很艰难的”。
为了让方琴和他的家人放心,约翰买了家具,重新装修了家里。还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筹备热闹的婚礼。
正当他们紧锣密鼓准备婚礼的时候,他们迎来了一份严峻的考验:
约翰的公司因为工作原因,紧急召约翰回国。而方琴担心言语不通、生活不习惯,不想离开中国。
为了方琴,约翰毅然辞去了多年的工作。他计划和方琴一起再中国开个小小的咖啡店。
约翰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方琴,她接受了他的求婚。
方琴说,约翰最打动她的地方是:
在中国待久了,约翰深知丈母娘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他精心挑选了一堆礼物,就上门了,离老远,看见方琴的母亲就张开双臂大叫:“妈,妈!”

约翰方琴一起去她家
方琴母亲最终也被这个洋女婿的真诚打动了。
不仅如此,约翰真的就跟方琴轰轰烈烈地开启了咖啡店,准备跟方琴在中国定居,好好过日子。
看着女儿越来越幸福,方琴的母亲终于不再从中作梗,她说:

方琴的母亲
两个在外人眼里根本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跨越国界、跨越年龄、克服语言障碍,终于在一起了。七夕这天,他们领了结婚证,一起开心地拍婚纱照。
他们开的咖啡店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约翰和方琴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人的第六感觉很微妙。
方琴是幸运的,她离异,单身,没有学历,没有正式工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村女性。
但是,方琴又是幸运的,在面对约翰的追求时,勇敢回应,终于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甜蜜爱情。
恋爱对象也好,结婚伴侣也罢,抑或婚姻,别人怎么说,不重要,自己的感觉,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