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即便是这样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我们今天看到的仍然是支离破碎的残景,想当年该有多么精美绝伦呢,那么不禁要问了,到底是谁把它折腾成这个样子呢?

答案有三种比较靠谱,战乱,风化,人为。

龙门石窟的破坏主要是人祸所致。史料介绍,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但是在这400年延续不断开凿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毁佛灭法的劫难,造成了部分雕像的残缺破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佛教史上称为“法难”。这“三武一宗”就是指北魏的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等四次灭佛事件。

龙门石窟就遭受了其中的北周武帝(543—578)、后周世宗(公元921~959年)、唐武宗(814~846)、后周世宗(公元921~959年)三次灭佛事件的破坏。

其实,龙门石窟真正的遭到毁灭性劫难,是1907年到1935年,正是我国不断遭到列强侵略之时,据日本人学者关野贞在他的《支那文化史迹》中记载:“洞窟中的多数佛头,能取下的都卖给了外国人”。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龙门石窟的佛像大都没头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