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由石家庄解放纪念馆、正定县档案馆(党史研究室)、王律文艺评论家收藏家工作室联合主办的“纪念著名作家杨朔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石家庄大剧院“城市人文公共空间”举行,并展示杨朔在正太战役、清风店大捷、石家庄战役中的战地采访作品和文献史料藏品,向新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开馆献礼。

座谈会由河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王律主持。石家庄解放纪念馆顾问何中立、正定档案馆(党史研究室)馆长郝景雷、市社科院社会法律所所长刘微鹏、桥西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仲亮、裕华区宣传部副部长张晓璠、市作协副主席刘进忠、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科赵一鸣、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于坪兰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


在76年前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的硝烟战火中,有一个年轻人用纸和笔记录下了当年的故事。他就是现代作家、散文学家杨朔同志,解放战争时期,转入部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和师政治部领导工作,转战于华北一带,参加过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并创作了多篇短篇小说和《北线》《望南山》两部中篇小说。其作品志存高远、充满诗情画意。杨朔一生创作成就巨大,其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散文,充满革命激情,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含蓄,极富诗意,为建国后人们公认的第一流散文作品。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朔散文选》,再版《三千里江山》,翌年出版《杨朔短篇小说集》。


座谈会上,宣读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从北京专门为本次纪念座谈会发来的贺信。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各抒起见,纷纷表达了对杨朔同志的深切怀念和为石家庄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崇高敬意,并对活动组织者王律这种文化情怀和造福桑梓的执著精神表示了肯定和赞叹。大家一致认为:石家庄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孕育英雄、见证历史的红色沃土,有存量丰厚、内涵深厚的红色遗存,有代代赓续、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红色基因始终是党领导石家庄人民,百年奋斗最鲜明的精神底色。我们要把纪念和传播著名战地记者杨朔的革命精神活动坚持下来,把传承和弘扬石家庄解放红色文化作为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民心工程,进一步修好石家庄“红色家谱”,深入挖掘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座谈会上发言中,石家庄解放纪念馆顾问何中立介绍了王律在2021年市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纪念石家庄解放,要从纪念正太战役开始的提案,转到了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后,该馆高度重视,即刻回复和落实王律的代表提案:

一是成立解放纪念馆区县解放历史资料研究室。组织专门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各区县党史研究室、档案馆、宣传部,及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积极征集各区县解放历史资料文物照片,以丰富现有展览内容或开办移动临展。
二是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网络征集、主题活动等形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征集挖掘各区县解放历史资料、相关历史事件,以及先辈英雄背后的故事。进行各区县的解放纪念日红色文化创新,创作网络文艺作品,以造成具有浓厚的红色网络文化氛围。
三是建议各县区人大通过立法,确定各区县的解放纪念日及规定相关纪念活动。同时,通过组织主题演讲、座谈研讨、图片展览、书画展览、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市民进行一次石家庄各区县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让红色文化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会前,与会专家们参观了石家庄大剧院文化名家工作室举办的“石家庄红色印记收藏展”“东垣历史文献展”“冀版书刊收藏展”,观赏了杨朔在石家庄解放中的战地采访作品和文献史料藏品,同时还举行了王律向市解放纪念馆捐献《杨朔散文选》等藏品仪式。
纪念著名作家杨朔诞辰110周年,旨在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奉献精神,立足岗位,履行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