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
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汉族艾姓起源
- 远古时期发明艾刀的氏族,以艾为氏。
- 辅佐夏朝少康帝中兴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赐姓艾,汝艾为文字记载的艾姓得姓始祖。
- 商朝修水古艾国(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其子孙以国君姓为氏。
- 汤阴艾国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孙以故国名“艾”为氏 。
- 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世孙季梁(孔子之叔),隐居于齐国艾陵(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南),更姓改名,以隐居地名艾为氏,以原姓孔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为姓 。
- 春秋吴王僚之子庆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难于艾城(一说是吴国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县,一说是卫国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汤阴县),其子孙中的一支以其避难地地名艾为氏 。
少数民族艾姓起源
- 北魏鲜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为艾姓。
- 回鹘族爱里八都鲁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归顺宋朝,并改爱姓为艾姓,取名艾忠孝 。
- 回族艾姓主要来自经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为姓 。
- 满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爱义氏、爱浑(瑷珲)氏有改为艾姓者 。
-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彝族绞姓于1872-1873年期间改为爱姓,后演绎为艾姓。
- 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白族、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亦有以艾为姓氏 。
外来民族艾姓起源
- 留居中国的犹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来华经商、后定居于国都汴梁(今开封市)等地的犹太人中有艾姓 。
- 元朝中后期至顺年间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达鲁花赤的中东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为姓。
迁徙分布
艾姓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族人最初分布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和江西修水一

带。秦汉以后,有艾氏族人迁徙到今甘肃临洮、天水和河南平舆、洛阳等地,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北魏时,在汉化改革的推动下,由去斤氏改姓而来的艾氏族人迁徙到北魏新都洛阳(今属河南),与当地艾姓人融合在一起,使河南郡的艾姓家族更加枝繁叶茂,鼎盛一时。隋唐时期,艾氏家族已繁衍到今北方诸省。唐末五代之际,艾姓族人为躲避战乱向南迁徙,定居在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远徙到今福建者。宋元时,艾姓族群在今南部省份繁衍开来,今四川、云南、广东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艾姓人人迁。明初,艾姓族群作为洪洞大槐树(今属山西)迁民最大的族群之一,被分迁到今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嗣后又有今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艾姓人迁徙到台湾。清朝时,今山东等地的部分艾姓随“闯关东”的风潮前往今东北三省谋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流域。民国时,艾姓人在全国分布愈广。
姓氏名望
名门望族
⒈浙江金华艾海清家族
- 儿子:艾秀山,唐殿中侍御史。
- 孙子:艾恒春,唐朝奉大夫。
- 曾孙:艾景新,唐工部侍郎。
- 第六世孙:艾颖,北宋工部侍郎;艾预,北宋户部侍郎。
- 第八世孙:艾仲儒,北宋户部员外郎。
- 第九世孙:艾荣岳,北宋太子洗马。
⒉江西东乡艾宰家族
- 孙子:艾牧,北宋虎贲校尉;艾攸,北宋安抚使;艾颖,北宋抚州路都总管。
- 第六世孙:艾世英,北宋都总管。
- 第七世孙:艾釜,南宋吏部尚书。
- 第八世孙:艾爕,南宋户部侍郎;艾烨,南宋刺史。
- 第九世孙:艾本之,南宋和州知府;艾崇之,南宋通议大夫;艾彭,南宋礼部尚书;艾弃疾,南宋邠州防御使;艾文举,南宋枢密副使;艾庆之,南宋宣议郎;艾鼎之,南宋儒林郎;艾爕之,南宋朝议大夫;艾茂之,南宋奉直大夫。
- 第十世孙:艾应德,南宋左谏议大夫;艾可叔,南宋西台御史中丞,诗人;艾可翁,南宋朝议郎,诗人;艾性夫,南宋焕章阁侍制,诗人;艾晋,元朝刺史。
⒊陕西米脂艾旺家族
- 曾孙:艾希淳,明朝户部右侍郎。
- 玄孙:艾杞,明朝奉政大夫;艾梓,明朝光禄大夫;艾自约,明朝武节将军。
- 第六世孙:艾应甲,明朝江西省赣州府同知;艾应兆,明朝定国将军。
- 第七世孙:艾万年,明朝征西前将军;艾郢胤,明朝监察御史;艾毓初,明朝议大夫;艾泰征,明朝奉议大夫;艾穆,明朝定国将军。
- 第八世孙:艾能奇,明延安王;艾大选,明昭毅将军;艾元复,清朝御史;艾朝栋,清朝知府;艾怀英,明朝定国将军;艾槐栋,清昭毅将军;艾槐楹,清昭毅将军。
- 第九世孙:艾承业,清顺天府府尹;艾十奇,清县令。
- 第十世孙:艾芳曾,清朝光禄大夫。
知名人物
秦朝以前
- 汝艾:祖籍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 。
- 艾侯:江西省修水人,有功于商朝,武丁帝于公元前1225年前后封为侯爵 。
- 艾伯坚:河南省汝南县人,汉朝末年汝南郡6孝廉之一 。
- 艾江:“五胡乱华”时期(304—389年)南燕牙门将 。
- 艾铨:南燕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县)太守 。
- 艾僧檦:北魏肃宗熙平元年至正光6年(516-525年)间任四门博士 。
唐朝
- 艾朝:唐镇军辅国大将军 。
- 艾敬直:唐御史大夫,被授予上柱国 。
- 艾海清(727?~?):浙江婺州金华县人,历任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封清远侯 。
- 艾宰:字希周,号沧洲,唐长庆元年(821年)辛丑科进士,官至治事别驾。
- 艾居晦:唐文宗初明经,书法家。著有《开成石经》 。
五代十国
- 艾颖:后唐长兴2年(931年)状元;后周显德年间官左散骑常侍;宋建隆年间任工部侍郎 。
- 艾筠:历任南唐浙西判官、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少尹 。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 艾旭,曾出使琉球王国,赐名仪凤,赐一品服还朝,改任吏部给事中。著有《艾丰文集》。
- 艾梓(?-1572):陕西米脂县人,明朝一品光禄大夫。
- 艾维新:曾任明朝辽阳都督。
- 艾应兆:陕西米脂县人,治军甚严,战功卓著。诰授定国将军。
- 艾万年(?-1635):陕西米脂县人,诰授一品光禄大夫,升大同府总兵官,征西前将军 。
- 艾南英(1583-1646):曾任明广东道御史,著有《古今全史》、《禹贡图注》、《天佣子集》等 。
- 艾常富:字仕荣,累官至明朝礼部侍郎,勅封忠义国公。江西九江市武宁县人。
- 艾能奇(1579-1649):陕西米脂县人,明崇祯年间大将军、延安王。
- 艾承业(1642-1684):陕西米脂县人,清康熙年授阶光禄大夫,食一品俸禄。
- 艾元徵(1624-1676):字允洽,号长人,清康熙年刑部尙书。著述主要有《易经会通》等 。
- 艾芳曾(1661-?):陕西米脂县人,清康熙年刑部左侍郎。
- 艾质素:陕西米脂县人,诰授武显将军,任镶黄旗副都统。
- 艾肇昌:陕西米脂县人,镶黄旗副都统,诰授武显将军。
- 艾显:字无山,金石家,所琢大小篆甚工,兼工书画。
- 艾绍仕:清振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