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是金陵十二钗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按理说她出场次数少、年龄小、不懂事,曹雪芹为什么将她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其实曹雪芹别有深意。

凤姐向刘姥姥介绍巧姐时,就说她命不好,结合上下文来看,巧姐确实命不好。不过造成巧姐命不好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个:
七月初七,是民间传说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放到如今是一个代表浪漫的节日,但是在古人眼中,七夕就是个不祥之日。

自古以来七月在民间就有“鬼月”的说法,如果有人离世七天也称为“头七”,而七夕就是双七重合,阴森至极。
与此同时,巧姐自出生以来就时常生病,因此凤姐便觉得巧姐出生的日子不好,需要刘姥姥帮她取个名字,来压一压。
《红楼梦》主演讲述女儿情、女儿悲,在贾府这样一个大观园里,以悲剧结局的女性不在少数。
曹雪芹自己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正如整个封建王朝一样,逐步走向衰落,所以在小说中,他也将贾府设置成一个正在颓废的封建贵族。子孙后代不学无术、家族内部日渐空亏、外部收入逐年减少,巧姐就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

当巧姐尚在襁褓时,贾府还能趁着元春封妃风光一时,但是几年过去,贾府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此时的巧姐正在成长。当小说即将完结时,贾府已经败落,这个初长成的女子今后该何去何从,成了所有读者心中的疑问。
树倒猢狲散、覆巢之下无完卵,无论是高鹗为巧姐续写的结局:巧姐在刘姥姥的帮助下,嫁给了当地一个大财主;还是曹雪芹之前所暗喻的,巧姐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儿板儿,巧姐都不能再回到过去了。曾经的富贵如云烟、之前的钟鸣鼎食之家的生活,巧姐无福再享受。
虽然巧姐出生于大厦将倾的贾府,但是她的命运也归根于一个巧字,刘姥姥采用“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为巧姐取名,从而让巧姐逢凶化吉。

贾府落难后,凤姐的兄长王仁将外甥女巧姐卖到了风月之地,但是仅仅受过凤姐恩惠的刘姥姥却倾家荡产将巧姐救了出来。亲舅舅失去仁义变卖外甥女,滴水之恩的乡村妇人却拼力相救,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之下,衬托的是人性的善与恶。
相比于“原应叹息”的红楼四春,曹雪芹在给巧姐命名的时候,其实就替她安排好了最后的结局。作者怜悯这位生于繁荣末世的女子,不舍得让她遭受抄家、流放之苦,于是借用一个“巧”字来扭转她的命运,也向世人诠释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通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