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琴
上世纪50、60年代,人们眼中的“时代女性”应当是什么样的?
或是撑起“半边天”的无产阶级农妇,包裹着头巾,穿着布衣,勤劳质朴,笑容明亮。
或是穿起军装的革命女兵,坚强勇敢,英姿飒爽,心怀民族大义,洋溢着革命热情。
在大荧幕中,她们是影片《苦菜花》响起插曲“苦菜花开遍地黄”时,眼神坚毅的“娟子”。
是《第二个春天》里穿着海军服的“刘芝茵”。
亦是同时饰演这两个角色,获得大众好评与喜爱的杨雅琴。
杨雅琴《第二个春天》剧照
杨雅琴身高170厘米,朴实大气、长相清丽,是土生土长的山东大妞,她完美的演绎,为这些角色赋予灵魂,美丽和光辉的形象深入人心。
仿佛这也应当是演员杨雅琴拥有的,如同铿锵玫瑰一般的人生。
可真实的她却远没有外在给人的印象那样洒脱,命运似乎在为她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为她关上了诸多窗。
很多时候,我们定义一个人的命“好不好”,可能综合事业、爱情、家庭等等要素,即便有圆有缺,至少能得到个大致的结论。
可要想为杨雅琴的命运打分,却实在不能一概而论。
杨雅琴的女儿杨小洁
“当时我握着我母亲的手,到最后的时候,‘我真想好好看看你’每当我想起她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我母亲。”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杨雅琴女儿杨小洁在说这段话时整个人是哽咽的,充满不舍与不甘,似乎带着某种对于命运的诘问与不满。
按照“黑发人送白发人”的传统,或许杨小洁悲伤的情绪本不应如此复杂,或许只因需要与她做生死道别的母亲,当时仅有53岁。
杨雅琴生命的昙花一现,在病理上以“肺癌”做解释,在个人人生履历上,其密切相关的事件,仿若被侄子杨军一语道破:
“她总想追求一种真情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她这一生都没有追求到,我觉得在她的生活当中,是一个比较悲哀的事情。”
杨雅琴的侄子杨军
杨雅琴原本出身于贫苦,可在和第一任结婚对象成婚前,杨雅琴的人生基调像是已经从悲伤转换为了喜悦。
1944年7月份,在山东济南一户普通回民家庭中,杨雅琴出生了,家中还有三个哥哥姐姐,她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可因为出生于食不果腹的动荡年代,越多孩子意味着越多负担,父母又有着重男轻女的观念,杨雅琴在家中并不受宠。
不仅如此,她也成为了与母亲陪伴时间最少的一个孩子。
因身体状况不佳连带生娃,杨雅琴的母亲在她两岁时便去世了。
在杨雅琴的脑海中,“母亲”的概念是极为模糊的。
杨雅琴《苦菜花》剧照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照料四兄妹生计的父亲,也在几年后因过度劳累生病离世,年幼的杨雅琴由哥哥姐姐一手带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雅琴在上小学时便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性格坚毅能吃苦,这是她在苦难之中获得的“财富”。
可早期亲情失衡的家庭,又给杨雅琴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灵创伤。
这般作用于内心的伤害,其症状会以怎样的方式“病发”,无人能够预料,于杨雅琴的人生来说,却如“导火索”一般地存在着。
可喜的是,如“娟子”通过参加乡村革命,脱离了性别歧视,无端的道德谴责与封建道德礼教对于女性的欺压一般:
杨雅琴的苦难命运,也在1960年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招收文艺兵时发生了转变。
杨雅琴剧照
1962年,杨雅琴第一次走上荧幕,是从在话剧团做服装管理员开始的,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挑选《地雷战》演员时,杨雅琴有幸被选中。
从一眼看到头的管理员工作,到被导演从群众演员中出演主角之一“田嫂”,杨雅琴是幸运的。
17岁的少女就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下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荧屏角色。
“她虽然戏份少,但她戏份处理得特别好,尤其是她演的是一个民兵,日本鬼子追击她们时,她‘咣’一扎枪的镜头让观众印象深刻。”
杨军口中让人深刻的那一幕镜头,同样也是观众们的记忆点,仿佛杨雅琴天生便是为了演戏而生,仅一部戏就让她在当时名声大噪。
杨雅琴
命运的急转弯,仿佛让杨雅琴的不幸戛然而止,谁又能想到,在两年前,她还是那个参加文艺兵考试需要姐姐临时买布料凑行头的女孩。
命运给予的“礼物”不止如此。
三年后,为纪念抗战胜利20周年,《苦菜花》被搬上了荧幕。
其中,冯大娘女儿“娟子”这个角色,不仅代表了抗战时期劳动妇女的觉醒,她刚毅的性格也代表了抗战时期革命妇女的形象。
此前在《地雷战》中获得良好口碑的杨雅琴,深受《苦菜花》导演组赏识,他们一路从北京找到了山东,点名要杨雅琴出演。
“原来杨雅琴并不是学表演的,饰演主角之一担子是挺重的,所以只有一条:‘勤奋’”。八一厂导演韦林玉这样评价杨雅琴。
或许是当初拍完影片又回到服装组的落差,这一次,面对机遇,杨雅琴不仅展现出了天赋,还为控制体重、打磨演技下了不少功夫。
八一厂导演韦林玉提及杨雅琴
电影《苦菜花》在杨雅琴、曲云、袁霞等老中青三位优秀演员的演绎下,完美而悲壮地呈现出了《苦菜花》中的革命妇女群像。
与八一厂的多次合作中,杨雅琴的演技得到了厂里不少人的认可,于是在1965年,她成功被调到了八一厂做一名演员。
这一次,杨雅琴的名气彻底打响,她也成为了当时屈指可数的当红女演员,登上了“幸运女神”的宝座。
但在遇见第一任结婚对象后,仿佛所有的“幸运”戛然而止。
杨雅琴及第一任丈夫
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听来刺耳,却是在过去极为常见之事,以过日子为主要目的的包办婚姻,往往带来的是“合适”而不是“爱情”。
可当一个鲜有获取感情滋养的人,有了“婚姻”这样重新获得感情的机会,怕是会反复挑选,认真谨慎。
杨雅琴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人。
对于她而言,爱人的选择必定是将“感情”放在第一位的。
事与愿违,当“婚姻大事”首次在杨雅琴的生命中被提及,却与爱情无关,甚至给她留下的思考时间都是有限的。
她需要在匆忙中决定,是否要嫁给一个陌生的男人。
这场婚姻的残酷性在于,假如她选择拒绝,不单单是事业可能会付之东流,个人生活都有可能迈向深渊。
杨雅琴
原来,《苦菜花》上映后,迎来了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很多包括杨雅琴在内的演员都受到了“成分”问题的困扰。
杨雅琴的父亲在解放前是济南的手工业厂主,这样的身份背景为她带来诸多麻烦,想要解决只能通过特殊手段:结婚。
上级领导也开始撮合她和一名部队战士之间的婚事,对方根红苗正,对于改善她的“成分”有着很大帮助。
杨雅琴爱情的花苞还没有绽放,就即将面临枯萎的风险,过于仓促的婚姻往往意味着需要有“赌赢”的运气。
最终,杨雅琴选择“赌”一把。
但命运却仿佛并没有将爱情的好运一并赠予她。
杨雅琴剧照
双方结婚后不久,杨雅琴便生下了女儿杨小洁,生活似乎在向着平稳的方向发展。
在八一厂重拍的《海鹰》和《南海长城》时,拿到了出演机会,有一部分原因是靠好“成分”。
但双方的差异也逐渐地显现出来,成为了婚姻中的一根“刺”。
他们在志趣上的不同,在生活习惯上也有很大差异,这使得“爱意”缺失了生长的土壤,目光所及均是不解和挑剔。
此前在家庭缺失的感情,如今在自己组建的小家庭中也无从寻觅,这对于杨雅琴来说,不免是一种残忍。
这也让杨雅琴离婚的决定,似乎做得比其他女人还要果断。
《苦菜花》海报
“所有女人想要的生活:有一个爱她的老公,女儿会比较听她的话,就是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就是这样的生活。”
女儿杨小洁懂得母亲想要怎样的一段婚姻,也懂得怎样的爱情会让母亲得到滋养和满足。
或许只有简单而富有温度的婚姻,才得以瓦解杨雅琴年少时所受过的风霜与波折。
可与感情相关的需求,都不是想要努力便能得到的,也不是“人对了”便能万事大吉的。
比如杨雅琴第二段婚姻,对方确是能与她心意相通,懂得她特别之处的,她的铁杆粉丝,却依旧难逃失败的命运。
杨雅琴剧照
在此之前,刚刚离婚的杨雅琴,似乎生命又在低谷期中有了回暖,用侄子杨军的话来讲:
“虽然她在个人生活上遇到了不少坎坷,但是她在事业上基本上一年一部片子,而且都是女主角。”
杨雅琴再次迎来演艺事业的春天。
她相继主演了《侦察兵》、《青春之火》、《第二个春天》、《蒙根花》、《漩涡里的歌》、《西子姑娘》、《远方》等众多经典影片。
依靠作品的高产与精彩表现,杨雅琴成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红的女星之一。
《蒙根花》海报
可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时,杨雅琴忽然消失在了公众视野。
再次听到她的消息,已是“1997年9月29日,杨雅琴因肺癌不幸在北京离世”的报道,影迷一片哗然。
很多人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退出演艺圈的,更不知道她为何英年早逝。
媒体新闻在当时还不算发达,杨雅琴在提前办理了八一厂的内退手续时,只有一部分影迷得知这个消息,也鲜有人知道她真实的生活。
直到离世,她离开大荧幕以后的生活才得以公之于众。
杨雅琴剧照
与充满“不得已”意味结成的第一段婚姻不同,他们的结合是自由恋爱的结果。
为了能让爱情发酵得更为彻底,杨雅琴不惜选择牺牲掉自己的事业,前往他所在的城市:香港。
对方为香港商人,又是她的影迷,理应是一段可以滋养杨雅琴的婚姻,却在最初便显现出了“悲剧色彩”。
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经人介绍杨雅琴便认识了第二任丈夫,巧合的是杨雅琴一片大好的事业前景,也是从那时开始变得暗淡下来。
杨雅琴剧照
由于年纪已到中年,杨雅琴需要从绝对主角的位置上退下。
她后续参演了《大河情》《普通人家》《剧务》《黑红领带》《天堂行》等十多部影视剧,但却都是配角,对她个人事业助推力量不大。
刘晓庆等新生演员被捧红,杨雅琴往日的光辉不复存在。
内退的结局仿佛也成为了必然,却也意味着她放弃了在事业上打“翻身仗”的机会,她最后将“宝”都押在了这场婚姻当中。
杨雅琴剧照
不过,对于杨雅琴来说,仿佛她一旦决定将赌注押在感情上,一切都会出现问题。
“粉丝与偶像”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梦幻感,却始终没能敌过现实。
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事小情的矛盾,仿佛看起来都无足轻重,却因二人经营不利,处理不当,小问题也开始变得致命。
杨雅琴曾经的明星光环不再,相反的,她在生活中表现出对于处理关系的“笨拙”,这样的她再也得不到丈夫的“另眼相待”。
杨雅琴的婚姻又一次濒临破碎。
这场婚姻的破碎,对于杨雅琴来说是毁灭性的,她的青春已不再,除了爱情与女儿以外,她几乎一无所有。
杨雅琴
仿佛母亲真的变成了“苦菜花”那般的命运,这时已经长大的女儿杨小洁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痛楚。
“是一瓶纯的白酒,以前纯的白酒浓度是很高的啊,然后我妈妈就喝。”
“她说我把这一瓶白酒喝完了,我都没有感觉,然而我恰恰是喝了一杯啤酒,就马上会脸红就像喝醉了一样。”
“我妈妈说你太幸福了,像我这种人喝多少酒也不会醉的,所以她觉得排遣烦恼痛苦的唯一的一个途径也帮不了她。”
不仅是借酒浇愁,杨雅琴还整日以烟为伴,试图以这两种方法麻痹着自己早已经麻木的冷寂心灵。
杨雅琴
这时的杨雅琴仿佛认赌服输一般,准备在堆积成山的酒瓶与烟盒当中度过余生,可命运似乎不愿意轻易放过她。
即便她已不再强求感情。
年仅53岁,杨雅琴便因“麻痹”自己的烟酒造成的身体伤害,早早的离开人世。
葬礼上,两任丈夫都没有选择出席。
这本不应是一个为爱有过诸多付出的人,应当得到的情感回馈,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冰冷的让人唏嘘。
一如杨雅琴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寥寥温存。
杨雅琴墓地
父母角色的缺失,未能言传身教一段婚姻之间双方相处的正确方式;
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从未给杨雅琴带来应有的“家的安全感”。
对于“爱”的大量需求与如何“经营爱”之间产生了巨大落差,或许是杨雅琴一生“追爱不得”的原因。
但不能否认的是,杨雅琴对于中国影坛的贡献,通过她的精彩演绎,留下了诸多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此等事业上的成功,令众人望其项背,似乎也在诉说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或许,杨雅琴的人生使命,便是为了演绎“娟子”、“刘芝茵”、“田嫂”……
她或许,从来都是为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