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相十玄是什么意思啊

2024年07月07日 阅读 (58)

六相圆融亦称“六相缘起”。佛教用语。华严宗教义之一。用以说明法界缘起的主要原理之一。“六相”,指总相和别相、同相和异相、成相和坏相。用这三对范畴从六个方面说明,一切现象虽然各有自性,但又都可以融合无间,完全没有差别,故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总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止总,满彼总故。同相者,多义不相违,同成一总故;异相者,多异相望,各各异故。成相者,由此诸缘起成故;坏相者,诸义各住自法不移动故。”其中,“总”、“同”、“成”三相,系指全体或整体,“别”、“异”、“坏”三相,系指部分或片断。例如:“舍(房子)”是总相,构成“舍”的“椽”等即是别相;“椽”等构成的“舍”是同相;“椽”等自身各有差别,即是异相;“椽”等已经构成的“舍”是成相,在不成其为“舍”时的“椽”等则是坏相。在《金师子章》中,总、同、成三相还有一般的含义,别、异、坏三相则相当个别的概念。故“六相圆融”的关系,亦即是全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圆融”关系;全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性质和作用则由全体所规定;一般通过个别得以表现,个别的本质则由一般来决定。这种关系,遍及一切现象,但总的又被规定为相即和相入两种形式:总、同、成即是别、异、坏,别、异、坏能够入于总、同、成,“舍”即是“椽”,“椽”即是“舍”,“椽”能容纳“舍”,“舍”能入于“椽”。由此形成所谓法界缘起:“一切缘起法,不成则已,成则相即熔融,无碍自在。”这种说法,特别被用于佛教的宗教实践,以为“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一切惑障,一断一切断……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则一显一切显”。意谓不论成就佛的觉悟,还是把握佛教“真理”,都可通过个别法门,在一念心中得到完满的实现。

十玄缘起亦称“十玄门”。佛教用语。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与六相圆融会通而构成法界缘起的中心内容。此说首创于智俨,称“古十玄”;完成于法藏,称“新十玄”,两者内容相同,次第略有变动。据法藏著《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所以说十者,欲应圆数,显无尽故。”具体是发挥《华严经》中提到的教与义、理与事、境与智、因与果、体与用、逆与顺、行与位、主与伴等十对与“佛智”有关的复杂关系,用以论证佛法乃是一个整体,一念即得具足一切教义、理事、因果等如上一切法门,及与一切众生皆悉同时作佛。就广义说,要求用佛教的观点去观察一切现象,看到事物间无不是相即相入、“圆融自在”的关系,形成一无穷无尽的互为条件、互相包含且永无矛盾、圆融无间的和谐之网。这十玄是:“同时具足相应门”:指作为一个整体的佛教,虽分有各种法门,但“同时相应成一缘起”,互相依存,一并作为成佛的根据。“一多相容不同门”:佛教各种法门虽各有特性,但任何一种都能“含受”其他一切法门的内容。“诸法相即自在门”:各种法门,作为统一的“缘起法”,“得一即得一切”,“得始即得终,穷终方原始”,“初发心菩萨即是佛”,这种关系,也简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自在,重重无尽。“因陀罗境界门”:“因陀罗”是传说中帝释天宫中悬挂的结有无数宝珠的网,以此譬喻佛教各种法门之间互相映现、重叠无尽。“微细相容安立门”:强调“一切法门”“均于一念中具足”,谓“于一念中,炳然同时齐头显现,无不明了”。“秘密隐显俱成门”:各种法门不论“隐覆”还是“显了”,“俱时成就”。“诸藏纯杂具德门”:“纯”指践行某一法门时全是此一法门,“更无余行”,“杂”指践行不同的法门时“具含”一切差别,不论纯、杂,均可自在具足。“十世隔法异成门”: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即在时间上存在“时劫无碍”的关系,“百千大劫为一念,一念即百千大劫”。“唯心回转善成门”:指全部法门,“唯是一如来藏为自性清净心转也,但性起具德”。以上所说之一至八门,亦“悉是此心自在作用,更无别物”。“托事显法生解门”:谓以上九种关系,随事物和情况不同而表现为不同法门;不同的法门亦可表现共同的原理。在华严宗提出的四法界中,此“十玄缘起”属“事事无碍法界”,用以把这一整套观点扩大到对世间和出世间的所有现象的认识。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