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属性与禀性的同概率认知
阴阳理论的诞生,产生于河图、洛书十进制数学文化之前。极大可能是产生在形意文化的中、前期二进制数学思想时代。即黑白表达属性,数字0、1表达禀性。故易经中有关阴阳的论述内容则是:阳一、阴二、阳三、阴四、……。其意也是在表达属性与禀性的一体轮回关系与更替关系。
黑白为自然属性中最鲜明的一对。与人类禀性在大自然中感悟到的黑暗与光明概率相同。只不过黑暗与光明在不断变化,黑白属性固定不变。而人类与所有动物对黑白的认知,则应该是共同的。对光明与黑暗的禀性感知也是一样的。所有动物都具有对黑白识别的能力与禀性。不同的则是人类在禀性感知与自然属性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从动物的原始条件反射,进化到人类思想初始的禀性映射。这种映射就是通过数字形式形成的一体认知过程。因为,初始的数字,就是用来表示有与没有的一个符号。有了就画一道,没有就不画。当人类认知到两道之间,存在一个没有的过程的时候,就产生了二进制数字。也就是说,人类的原始二进制数字,只是用来表达有与没有的。如果说有与没有的禀性是对属性的原始反射,则是与不是的判断则是人类禀性产生的思想属性。思想属性表现的形式是肯定与否定。所以肯定与否定就是人类思维的最原始禀性。黑白的客观存在,光明与黑暗的变化轮回,与人类禀性中的有无反射,是非判断的交替轮回。属性的一分为二与禀性的一分为二,产生了映射次序上的混乱与模糊。四象合一,是人类思想发展里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阴阳理论的产生,是人类合二而一辩证法则的起点。
我们可以用一块黑色石头与一块白色石头来表示大自然中的黑白属性。而用另外一块黑色石头与一块白色石头表示人类禀性中的有无反射。黑色为没有,白色为有。四块石头两两因果组合,出现四种情况:两黑,两白,一黑一白,一白一黑。展示出来的属性与禀性关系则是:黑无,白有;黑有,白无。转化在人类禀性判断上的具体内容也就是,白天容易发现黑色的东西存在,黑天容易发现白色的东西存在,而白天对白色的东西辨别能力低下,而黑天对黑色的东西辨别则更低下。这样的结果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禀性的是非判断力。同概率事物的属性与禀性反映,出现了迟滞反射。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人类的是非禀性判断能力呢?是大自然中的属性变化与属性不变化形成的。是人类对大自然中的属性变化与不变化相关关系缺少禀性识别能力造成的。
修正大自然属性与人类禀性判断是非的偏差,是人类思想与所有动物不同的一个起点。也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阴阳理论,也就应运而生。所以,从阴阳理论的原始诞生意义上来说,就是在表达属性与禀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在表达属性与禀性之间的相同与不同。说明人类本性与大自然本性之间的映射关系与反射条件。我们把黑、白;光明、黑暗;肯定、否定;是、非的具体判断标准。都看成是同概率的相同事物。用一个笼统的概括词组阴阳作为这个同概率体的标准表达。我们可以通过下表对其内容作出属性变与不变,禀性变与不变的关系比较: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四对同概率的属性事物,在禀性认知过程中,则会产生四种不同的概率存在形式。这种禀性概率偏差,产生于人类最原始的起点认知过程。而且明晰的表达了大自然本性与人类本性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为人类的思想发展与完善,指明了一条永恒进步的通途。这就是大自然的属性四象与人类禀性四象之间的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从原始的起点就是建立在一个具体属性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自然反映论思想。是从数字二进制思想,通过百万年的进化里程,逐步走向十进制比较完善的数学思想体系的一个思想发展过程。应该说,在河图、洛书出现后的形意文化时代,中华民族的十进制思想体系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可以说,几百万年思想进化的路,就是在修正大自然属性与人类禀性迟滞产生的偏差过程。就是寻找同概率结构体在属性与禀性间的完整、完善表达过程。中国人作到了,河图,洛书对此作出了完整的表达。所以,史前出现了后世几千年思想发展也没有超越的远古文明时代。对于那个时代产生的科学技术,甚至望尘莫及。无法重朔。其根本原因,就是易经产生后,中华民族远离了属性数学,远离了属性与禀性的研究。远离了大自然本性与人类本性的合二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