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在国学热兴起的今天,融媒体传播成为主流的当下,《周易》的生生价值观成为国学传播尤其是《周易》传播的重点之一。生生是《周易》价值观的核心,它是“基于日常生活世界的实践性思维,是在变易中求和谐的生成性思维。”今天,我们就浅谈一下《周易》的生生价值观。
生生之谓易。
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系辞上》
永恒不断地制造、诞生出新的事物,生命之河长流不涸,这就是变易(创新)的功德。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
“生”的意义,既包含产生、诞生的一面,也包含生成、生长的一面;二者结合为一体,就是发生发展的意思。而“生生”,即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生而又生、永恒不断而又日日更新的创化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就叫“易”。显然,这里的“易”是关于客观世界存在的“易”,而不是《易》书。但是《周易》是对宇宙世界的模拟,是讲变易的书。变易又以阴阳来体现,因此,“生生”也就是“阴阳生生”。《周易·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是对人类和社会生成繁衍的全面阐释,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生成过程。
“天地之大德曰生”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这一命题中的“天地”既可以指被宏观化的宇宙整体存在,又可以指具体的每一个物自身。“德”为性格、功能与品行。“大德”乃指最基本、最具有普遍价值的性格、功能与品行。苍天能够不断地衍生出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又能够不断地涌现出来。一代又一代的物,前赴后继、生生不已,永不凋零中断,而能够绵延于天地、千古之间,追随于日月时空,这才是天地最基本的德性,才称得上所谓“盛德”。尤为重要的是,一旦把“生生”视为“天地之大德”,而“大德”乃万物之所以生存与存在的一种秩序与品性,这就意味着“生生”被提升到一种可与物同存共在、比一切现成之物更为始源的本体论高度。
“化生”万物是天地自然界的最根本品德。生命的诞生和延续过程体现了天地的无私和创造力。《周易》研究天地万物突出了重视生命的特点,反映出古人对生命科学古朴的认知,初步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石。《周易》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观念也不谋而合。《周易》重“生”,其生生不息思想反映在《周易》以现实生活为归宗。健康的问题即是生命问题,《周易》的重“生”观念与现代人注重生命质量的观念是一致的。
我是xuanweishu,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