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宋朝继欧阳修之后新一代文坛领袖,以其超世才华与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亿万读者,更是以“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性格,平易近人,使得他可以同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打交道。这与他的祖父苏序有一定的关系。
据记载,眉州苏氏,诗书气盛,家风优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有田产,较为富裕。苏序高大英俊好饮酒且酒量惊人,慷慨大方,乐于交朋会友。善经营,在家中存谷达五、六万石之多,但在荒年,开仓散粮,救济百姓,“性简易,无威仪,博于为己而厚于为人”,因此“与人交,无贵贱皆得起欢心”。由此,苏轼的随和宽容的人格魅力,有隔代遗传的意味。
曾祖苏釿“以侠气闻于乡闾”,祖父苏祜“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这种家风在苏氏子弟中推崇备至。
苏序文化修养较高,生活无忧无虑,经常与亲友席地而坐,饮酒作诗,有诗作千余首,其诗作题材开阔,内容广阔,上到朝廷大事,下到乡野趣谈,无所不包。苏轼的诗文洒脱率性,磅礴大气,颇有祖父遗风。
苏序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其独到之处。大儿子苏澹体弱多病;二儿子苏涣,聪明好学,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对其要求甚严。三儿子苏洵,也就是苏轼的父亲,不闻不问,有点佛系。针对不同的个性和资质采取不同育儿方式。苏涣二十四岁高中进士,而苏洵“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闻。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一个十足的游侠,外人看来也多有劝诫,可苏序依然理解、尊重、信任,不加约束,深信苏洵定会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