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7世纪才诞生机械唯物主义,中世纪一直被宗教、神学、迷信统治;19世纪马克思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才创立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我们的老祖宗千年前写的《周易》就已经是一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著作了。
有点吃惊,64卦才读了5卦,就我这么点水平都能读出来大量表达实事求是、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这些妥妥的现代辩证法思想,这是多么显而易见啊,吃惊于先秦时代不是只在《道德经》的“福祸相依”上才看得到辩证法的影子,居然早在《周易》就有了,不仅有,而且结合朴素的唯物观,还自成一套体系,构建一套算法,这套算法本身就是辩证法,辩证法就是符合事物发展演化规律的,这已经不是比西方早多少年的问题了!就是妥妥的唯物辩证法啊!难道我理解错了?还是我孤陋寡闻?没听哪个大家名家来讲解讲解这些?西方哲学汗牛充栋、大有市场、捧为经典,而我们的哲学却被贴上了迷信、玄学、炼金术的标签!?我们的哲学是来自于古人对大自然、对生产实践的观察和总结,不是来自于虚无的神话传说。在第一卦《乾》卦中从“初九,潜龙勿用”到“用九,群龙无首”,不就是现代科学讲的“周期”吗?古人早在千年前就感受到了周期的普遍存在了!《乾》卦中每一爻代表周期的一个阶段,爻词解释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注意事项,和我所学的现代营销学里讲的产品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营销策略惊人相似!“上九,亢龙有悔”,周期的顶点叫“亢龙”,在周期的顶点容易做出让后悔的事,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不就是后来道家讲的“物极必反”吗?在儒、道、兵家的思想著作中,都能在更早的易经中看到某些类似的思想,后来的百家,难说没从易经中汲取过营养,中华文化的根或许始于《周易》!!
西方的文艺复兴就被吹的神乎其神、何其伟大,无非把欧洲人的人性从宗教神性中解脱出来,使欧洲人真正成为一个人;但更伟大的——中华的人性一直都在,从来没像欧洲那样被神学宗教禁锢过,而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权也禁锢不住,皇权反而要立下标杆——“民贵君轻”,进而孕育出的“良政”思想直达本质、何其先进,现在反而被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的“民主形式”批判?!中华文明熏陶着每一个中国人,即使没受过多少教育的老百姓也知道顺水推舟、物极必反、能屈能伸、因地制宜、阴阳调和、以和为贵......这些谚语里的道理即唯物又辩证,精炼的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熏陶的中华人从古至今、自上到下都是务实而有韧性的。中华不需要文艺复兴,因为中华文化的务实性不是孕育神性做大的土壤,这或许与中华早早就武装了辩证唯物思想有关!中华文明为什么绵延千年不断,或许中华文化的根,本来就是唯物而辩证、不反人性、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