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简陋的乡村医院里,一名中年男子被病魔折磨得满头大汗。 当记者要求给他拍照时,他在妻子的搀扶下坐了起来,穿上了整齐的军装,胸前佩戴了几枚军功章。
在妻子的搀扶下,他向镜头敬礼,这是他最后一次行军礼。
瘦削的脸上,布满血丝的双目呆滞呆滞,但其中透露出的刚毅却让人难以忘怀。 他的脚肿了,很难穿上拖鞋。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坚强的意志流下了眼泪。
这位战士名叫于泽忠,是崂山前线的战斗英雄。 他在战场上立功3次,保护战友2次受重伤,复员回乡后9次救人。 去世前,他留下了3个遗愿和5万元的债务。 他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
老山前线,勇猛战功
1963年,于泽忠出生于重庆市长寿县黄阁乡。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 他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军人。 18岁应征入伍,成为兰州军区“红军师”新兵。
在部队里,余泽忠刻苦练习散打等技能,在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平时,他上班很匆忙,也热心帮助别人。 全体同志纷纷表示:余泽忠真是热心人。
当时,崂山之战已经持续了两年,中越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 余泽忠希望他能上前线杀敌,保家卫国。
他期待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1986年7月20日,于泽忠被选派前往崂山前线参加战斗。
他所在的二排负责接管17号高地,17号高地的位置非常特殊,是崂山地区极其重要的前沿阵地。 许多士兵为了保卫这个阵地而牺牲,所以这个阵地被称为“死亡阵地”。
当时,我军收复崂山后不久,越军不服气,打算再次夺走崂山。 余泽忠深知任务艰巨,必须全力以赴,抵御敌人的进攻。 每一次战斗,他都竭尽全力。 由于他的勇敢,他被任命为班长。
有一次,于泽忠所在排接到消息,越军分三路反攻高地,指挥部下令必须守住高地。 他带领士兵潜入高地躲藏起来。 战斗开始了。 越军对主峰发起猛烈炮击。 战斗工事基本被摧毁,两名士兵受重伤。
于泽忠冒着越军两侧的火力,向前爬行了300多米。 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从敌人火力封锁区救出了一名受伤的同志。 他又抓起担架,抬起另一名重伤战友,冲了上去。
当他行进十多米时,敌人发射的一发炮弹就在余泽忠身旁爆炸。 他的手臂被炸成了碎片,巨大的疼痛袭来。 他晕倒在地。 战友们把他送往医院。
伤势痊愈后不久,于泽忠就要求上战场。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又两次受重伤,其中一次是在掩护战友时中弹,最终导致他的左手比右手短。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余泽忠数十次独自救护受伤战友。 有一次,战士牛显明被手榴弹炸昏。 他的腹部被炸开,血肉模糊。 战斗结束后,于泽忠立即背着牛宪民跑了30多公里的山路。 当他送牛宪民去医院时,他差点晕倒在地。
经抢救,牛显明脱离危险。 于泽忠的勇敢和乐于助人感染了周围的战士,牛显明后来也成为了战斗英雄。 当牛献民受邀在英雄报告会上讲述英雄事迹时,他说:“我的班长余泽忠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没有班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战斗中,于泽忠冲锋在前。 他已经把生与死抛到脑后了。 每次战斗前,他和战友们大声宣誓:“我将誓死保卫祖国南疆,严厉打击侵略者。” 他用行动证实了自己的誓言。
余泽忠在崂山前线呆了一年零八个月,参加战斗百余次。 他凭借大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保卫了十七号高地,两次荣获二等功,一次荣获三等功。 他是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
光复家乡,济世济人
抗越战争结束后,余泽忠回到家乡长寿县,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侠义之心。
1988年1月,于泽忠和战友程志光乘坐公交车去县武装部出差。 车上大部分乘客都在闭目睡觉,三名盗贼正在监视乘客。 其中一个小偷把手伸进了一位老人的口袋,但老人根本没有注意到。
余泽忠和战友们看到这一幕,立刻站了起来,紧紧抓住了小偷的手。 “你在干什么?” 余泽忠喊道。 乘客们被吵醒了,但没有人说话。
这时,另外两个小偷也拿出了尖刀,对他们说道:“少管闲事!” 余泽忠等人却没有丝毫退缩。 两个盗贼分别向余泽忠和他的战友扑去。 他们运用在军队里学到的擒拿技巧,短时间内就制服了两个盗贼。
老人感激涕零地说:“同志,多亏了你,我才攒下了救命钱!这是我半辈子攒下来的钱,我要去市场给老伴的病买药了。” ”。 余泽忠觉得老人可怜,把所有的钱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一百块钱左右塞到了老人手里。
有一次,余泽忠在岸边,听到有人呼救。 时值初春,河水冰冷,水流湍急。 他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直接跳进河里救人了。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他将两人推到了岸边。 但他本人却已筋疲力尽,无法上岸,被河水冲走数公里外。
随后,他奋力游到岸边,步行回家。 天已经黑了。 随后,于泽忠得知被救的两人是一对父女。 女儿没有钱出去春游。 父亲带着女儿去河边玩耍。 不料,父女双双不慎落入河中。
获救后,父女俩四处打听,得知余泽忠是救命恩人,于是找到他表达谢意。 被救女孩说:“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请做我的干爹吧!” 余泽忠认出了这个干女儿,他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赡养父女俩,并教女孩一些自卫技巧,告诉她要学会保护自己。
几年来,于泽忠六次跳江救人,三度上前制服扒手。 对于他的义举,当地群众赞不绝口:“余泽忠是难得的好人!”
平日里,于泽忠经常传播爱心。 当他遇到一位生活贫困的孤独老人时,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老人买了衣服和被子。 然而别人不知道,他每个月的工资很少,全家人都靠他养活自己。
余泽忠和妻子、孩子、年迈的父母住在一栋破旧的房子里,每月租金50元,面积不足30平方米。 一家人省吃俭用,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2001年2月,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昆明,当过水泥工、瓦工、洗碗工、小商贩……任何劳累的工作他都肯吃苦。
这样的老兵总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而他的家人,尽管光秃秃的,却始终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真爱永远存在,英雄落泪
然而,命运难料,苦难往往不期而至。 2002年5月,于泽忠感到肝脏疼痛难忍。 上过战场,他觉得痛苦不算什么,所以他咬牙挺了过来。
然而,疼痛使他难以入睡或进食。 他的妻子很同情他,拉着他去了医院。 经检查发现于泽忠患有肝硬化。
这个结果对于余泽忠和他的家人来说就像晴天霹雳。 看着被病魔折磨的丈夫,妻子心如刀绞。 她心想:“必须住院治疗。” 妻子第一次向他隐瞒实情,向亲友借了5万元给他治病。 然而,5万元对于余泽忠的病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借来的钱很快就如流水般花光了。 一个月后,由于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用,于泽忠决定放弃治疗返回家乡。 家里没有收入来源,上初一年级的女儿也只好辍学在家。
从未与政府说过话的余泽忠告诉家人:“你不准把我的病告诉任何人。” 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昔日战友得知余泽忠患病的消息后,纷纷表示关心。 他伸出援助之手。 他们给他捐了几十、几百元。
一位同志把单位给他买断工龄的7000元全部捐给了余泽忠。 收到战友们的捐款后,于泽忠泪流满面。 他从来没有因为痛苦而流过泪,但他从心底里被这份友谊所感动。
再次凑齐医药费后,战友们将他送往区医院。 不幸的是,这笔钱只能用于紧急需要。 一段时间过去了,已经没有钱支付医药费了,余泽忠也不想给战友们带来麻烦。 他让妻子帮忙,悄悄离开医院,回到租来的平房。
在区医院住院时,于泽忠听到病人说:“长寿区坝乡卫生院治疗肝病效果好,收费也很便宜。” 于是他到卫生院治疗,妻子则在周边打零工维持生计。 他的医药费。
即使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余泽忠仍然惦念着可怜的父女、孤独的老人,继续默默地传递着自己的爱。
家乡的乡亲们得知余泽忠患病后,纷纷献出爱心。 一位老妇病重,无钱捐献,便带着100个鸡蛋去看望于泽忠。 她说:“你是英雄,一定能渡过难关,大家都为你感到骄傲。”
一个小女孩得知主人公没有钱看病,就把自己几年来攒下的压岁钱全部捐给了主人公。 一位老人冒着41度的高温,背着50公斤的红薯走了两个小时。 他在市场上卖了几块钱,送给了卫生院的于泽忠。 余泽忠推辞道:“这是你的血汗钱,我不能要。”
老人说:“这点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收下吧,这样我就安心了。” 收到汗水浸透的钱后,于泽忠泪流满面。 村民们把自己种的蔬菜以3元、5元的价格卖给了于泽忠。 虽然钱不多,但友谊却深深扎根于泽忠的心里。
一颗善良的心,三个愿望
当地记者得知余泽忠的故事后,赶赴医院采访。 记者见到余泽忠时,他蜷缩在病床上,痛得满头大汗。 他强忍着疼痛,咬着牙,在女儿的搀扶下坐了起来,脸上没有任何悲观的神色。
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退役军人,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现在这么多同志、老乡为我奔波,我深感不安。”
于泽忠的妻子告诉记者,每当有人来看望于泽忠时,他总是故作轻松地说:“你不用担心我,我很好。一个人能来探望他,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世界一次。人们总是幸运的。” 它会死,我可以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孩子们看到父亲痛苦不堪而忍不住哭泣时,于泽忠安慰他们:“我的一点点疼痛不算什么,一个人生病了没关系,关键是要坚强地活下去,只要你活着,就必须为社会服务,做点什么。”
余泽忠觉得自己亏欠妻子太多。 他们于1985年结婚,蜜月期间,妻子送他去了前线。 他们分居两年,没有任何联系。
当他写信回家时,他已经是一个一岁多孩子的父亲了,妻子正在家里努力抚养孩子。 由于疾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债务堆积如山,他感到内疚。
最让他担心的是他的妻子,她和他一起受了很多苦。 他向战友们询问,如果他死了,有没有合适的人愿意照顾他的妻子和孩子。 他还记得自己救下的落水小女孩,并嘱咐妻女不要因为他走了就断绝了两家人的联系。
在余泽忠的心里,他总是只关心别人的事情,而对自己的病情轻描淡写。 记者说:“我给你拍张照片吧!” 于泽忠在妻子的搀扶下换上军装,庄严行军礼。
事实证明,这是他的最后一张照片。
此后,余泽忠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时,他决定捐献自己的角膜和有用的器官。
2004年6月22日,于泽忠不幸去世,享年41岁。简单的葬礼后,妻子并没有被困难击倒。 她靠打零工、捡矿渣养活全家,还清债务。
老山英雄余泽忠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他英年早逝固然令人遗憾,但他的精神却令人深深感动。
余泽忠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在生活中默默传递爱心、帮助他人。 他看透生死,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以忠诚、善良、责任、奉献谱写了一曲美妙的生命之歌。
愿天堂无病,英雄安好!
。 结尾 。